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阳谷县

阳谷县

①东晋宁康初(373)改春谷县置,属宣城郡。治所在今安徽繁昌县西北。寻废。

②隋开皇十六年(596)置,属济州。治所在今山东阳谷县东北三十里,俗呼水没城。《寰宇记》卷13阳谷县:“取县界故阳谷亭为名。”大业初属济北郡。唐初属济州,后改属郓州。北宋景德三年(1006)移治孟店, 即今治。宣和元年(1119)属东平府。元属东平路。明、清属兖州府。民国初属山东东临道。1925年属东昌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


(1)古县名。东晋孝武帝改春谷县置,治今安徽省繁昌县西北。属宣城郡。寻废。(2)今县名。在山东省西部,南邻河南省。属聊城市。面积 1048.5 平方千米。人口75.3万。辖11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阳谷镇。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析东阿县置阳谷县,治今县东北。取古阳谷亭为名。属济州,后属济北郡。《太平寰宇记》:阳谷县“取县界故阳谷亭为名”。唐初属济州,后属郓州。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徙治孟店(今阳谷镇),属郓州。金属东平府。元属东平路。明、清属兖州府。1914年属东临道,1925年属东昌道,1928年直属省。1939年建立抗日民主政权。1940年属鲁西行政区运东专区。1941年后属冀鲁豫行政区第四、六、九专区。1949年属平原省聊城专区。1952年划归山东省。1958年并入寿张县,1961年复置。1964年寿张县撤销,金堤以北地区并入。1967年属聊城地区。1997年撤销聊城地区,属聊城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地势由西南向东北缓倾。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主产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花生、棉花等,棉花生产具有悠久历史,是特产之一。阿胶是著名特产,曾是唐、宋、明、清时期的贡品。另外柳编、竹编、草编、蒲编也是本县特产,畅销国际市场。工业有纺织、机械、食品、饮料、造纸、橡胶、化工、电力、医药、电气等厂。京九铁路经过县境并设站。齐南、聊商、聊位、蒙馆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景阳岗、阿城故城遗址、张秋镇刘楼黑固堆大汶口文化遗址、张秋镇许楼红固堆大汶口文化遗址、博济桥。


猜你喜欢

  • 岱江

    即今福建连江县境之连江。《方舆纪要》 卷96连江县: 连江 “一名岱江”。

  • 芦峰山

    即今福建建阳市西北七十里云谷山,接武夷山市界,与西山对峙。《清一统志·建宁府》:芦峰山“山高万仞,四围峭削,绝顶平坦。宋乾道中,朱子更名曰云谷,筑草堂读书其下。有记”。

  • 南林桥市

    即今湖北通山县西三十二里南林桥镇。清光绪 《湖北全省分图》: 通山县西有南林桥市。

  • 金简台 (臺)

    在今湖南衡阳市南岳区黄庭观右。《清一统志 ·衡州府一》: 金简台 “相传神禹藏书处”。

  • 乌斯

    元北境部族,又译兀儿速惕、乌思。在今俄罗斯叶尼塞河上游支流乌斯河流域。《元史·地理志》 乌斯:“亦因水为名,在吉利吉思东,谦河之北。”元太祖命术赤率军取其地,元世祖置益兰州等处五部断事官治之。

  • 枣林

    在今北京市通县东南张家湾南枣林庄。《元史·文宗纪》: 致和元年 (1328),上都兵也先帖木儿军破通州,燕铁木儿与 “战于檀子山之枣林”;又 《顺帝纪八》: 至正十八年 (1358),毛贵攻漷州,“至

  • 没沙子

    即今吉林德惠市西南米沙子镇。清光绪《吉林全省地舆图》:长宁县西南有没沙子。东清铁路经此。

  • 定云 (雲) 府

    元至元末置,属思明路。治所在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南。寻废。

  • 峡口渡

    即今浙江江山市西南峡口镇。《方舆纪要》卷93江山县: 峡口渡 “在县南六十五里。《舆程记》:自清湖渡至峡口渡凡五十里,渡阔三十余丈。泛滥时一望无际,浅涸则磷磷石涧耳”。

  • 赵州桥

    又名安济桥、大石桥。在今河北赵县南五里洨河上。隋开皇年间,由工匠李春设计建造,为我国现存古代大型单孔石拱桥。桥长64.4米。桥拱肩敞开,在大桥的拱肩上,各建两个小拱,桥身构思精巧,既减轻重量,又利于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