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云 (雲) 寺
亦作凌云寺。在今四川乐山市东二里凌云山。《资治通鉴》: 唐咸通十年 (869) 南诏骠信酋龙寇蜀,攻占犍为 “后数日,蛮军大集于陵云寺,与嘉州对岸”。胡三者注: “陵云寺在嘉州南山,开元中,僧海通于渎江、沫水、濛水三江之会,悍流怒浪之滨,凿山为弥勒大像,高逾三百六十步,建七层阁以覆之。”
亦作凌云寺。在今四川乐山市东二里凌云山。《资治通鉴》: 唐咸通十年 (869) 南诏骠信酋龙寇蜀,攻占犍为 “后数日,蛮军大集于陵云寺,与嘉州对岸”。胡三者注: “陵云寺在嘉州南山,开元中,僧海通于渎江、沫水、濛水三江之会,悍流怒浪之滨,凿山为弥勒大像,高逾三百六十步,建七层阁以覆之。”
即今湖北随州市东北漂水。《水经· 漻水注》: 赐水 “水源东出大紫山,分为二水,一水西径厉乡南。赐水西南流入于漻,即厉水也。赐、厉声相近,宜为厉水矣。一水出义乡,西南入随,又注漻”。
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东北土迷大河。《清一统志·吉林一》:托穆津河“在宁古塔城东二千八百五十九里。源出毕哷根窝集,东南流入海”。
即今贵州盘县特区东北羊场乡。《清一统志·兴义府》 “在城铺”条下:又有“羊场铺”等皆戍守处。
即今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县治。《明史·地理志》 乳源县: “本治虞塘,洪武元年迁于洲头津。”在今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驻地。明洪武元年(1368年)移乳源县治此。
唐武德五年(622)改基州置,治所在延川县(今陕西延川县)。八年(625)废。
在今江西宁都县城梅江边。原是耶稣堂,1916年建。为二层楼房。1931年12月14日,被蒋介石派往江西“围剿”红军的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一万余人,在参谋长赵博生(共产党员)、旅长董振堂等率领下,举行了著
西魏改始平郡置,属丰州。治所在武当县(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北关门岩北)。辖境相当今湖北丹江口市地。隋开皇初废。义宁二年 (618) 复置。唐武德初改为均州。天宝元年 (742) 改为武当郡。乾元元年 (7
唐置,属延昌县。在今陕西安塞县西北塞木城。《元和志》 卷3延昌县: “塞门镇,在县西北二十里。镇本在夏州宁朔县界,开元二年移就芦子关南金镇所安置。” 北宋为塞门砦,属延安府肤施县。
在今四川天全县东。《方舆纪要》 卷73天全六番招讨司: 硫黄溪 “在司东三十里。溪水作硫黄气,浸灌瘠田,禾苗特盛”。
即今浙江嵊县西北隅城隍山北支。《清一统志 ·绍兴府一》 “剡山” 条下: “其南二里为之鹿胎山,县治跨其麓,宋朱子登眺其上。题曰 ‘溪山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