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雪山

雪山

①在今山西岢岚县东北。《寰宇记》 卷50岚谷县: “雪山在县东北四十里。高三十里,长六十里,岚、朔二州分界。”

②在今福建永春县西北,与德化县交界。《方舆纪要》 卷99永春县 “桃溪” 条: 雪山 “山高峻,多积雪”。《清一统志 ·永春州》: 雪山 “在州西北六十里,德化县西北四十里接界处。山势博衍,回环盘亘四十里。隆冬积雪,经月不消。其阳之水为桃源溪,下流入永春; 其阴丁水出焉,下流入浐水”。

③即今山东莒县西北七十里雪山。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25: 雪山 “介在沂、沭间”。据1984年版《莒县地名志》 称: “山西南坡有大片白色原始土,远望如雪,故名雪山。”

④在今四川叙永县东南海风乡。《明史·地理志》 赤水卫: “北有雪山,上有关。” 明曹学佺 《贵州名胜志》 卷1: 雪山 “在 (赤水) 卫北二十里。巉岩高峻,峻亘数十里,方冬积雪,春尽始消。(明) 杨慎 《度雪山》 诗: 羊肠蛏雪凸,乌毳邂风凹”。

⑤在今四川松潘县东。《隋书·地理志》: 嘉诚县 “有雪山”。《元和志》 卷32嘉诚县: 雪山 “在县东八十里。春夏常有积雪,故名”。

⑥亦名雪岭、大雪山、西山。即今四川理县西南之邛崃山。《舆地纪胜》 卷148威州: 雪山,“ 《图经》 云: 在保宁县西南,连乳川白苟岭。《九域志》云: 山有九峰,上有积雪,春夏不消”。《方舆纪要》卷67威州: 雪山 “在州西南百里。与乳川、白苟岭相连”。

⑦即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西北玉龙雪山。《明一统志》 卷87丽江军民府: 雪山 “在府西北二十余里。一名玉龙山。条冈百里,岿巍千峰,上插霄汉,下临丽水。山颠积雪经春不消,岩崖涧谷,清泉飞流。蒙氏异牟寻封为北岳”。

⑧即露骨山。今甘肃临夏县南、夏河县北之太子山。《方舆纪要》 卷60河州: 雪山在 “州西南百五十里,接洮州番界。四时皆有积雪,一名雪岭。又山石如骨露,一名露骨山”。

⑨即祁连山。今甘肃祁连山。因山顶长年积雪,故名。

⑩即今甘肃靖远县西北哈思山。《明一统志》 卷37靖虏卫: 雪山 “在卫城北一百二十里。山势高峻,积雪不消”。

(11)即今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北祁连山。《隋书·炀帝纪》: 大业五年 (609),隋炀帝西巡,命 “兵部尚书段文振北屯雪山”,围攻吐谷浑。即此。

(12)佛经称喜马拉雅山为雪山。亦曰大雪山。

(13)古代印度人和中亚南部人称喜马拉雅山、兴都库什山等为雪山,又名大雪山。唐玄奘 《大唐西域记》 卷1: “迦毕试国,周四千余里,北背雪山。”


(1)山名。在台湾省本岛中北部大安溪和大甲溪上源。又称兴隆山。为雪山山脉主峰,海拔3884米,是全省第二高峰。雪山东北部有雪山北峰(3702米)、品田山(3529米)、大霸尖山(3573米)、桃山(3324米)等,西南部有火石山(3308米)、头鹰山(3508米)、大雪山(近改称复兴山,3529米)、中雪山(3172米)、小雪山(2996米)等,构成东北—西南走向的高峰线,海拔逾3000米的山头不下数十,绵延三四十千米,冬季常有积雪。其中大雪山一带天然森林最繁茂,为台湾省著名林区。大霸尖山峰顶岩层叠立,状如巨堡擎天,景色奇伟,亦为台湾北部名山。(2)村名。在北京市昌平区西北部。属南口镇。人口600。明代成村。因村北山地,初名积粟山,又称靴山,后演变为雪山,村以山名。有工艺美术、制砖等厂。京八高速公路经村北。1961年发掘有雪山文化遗址。

台湾雪山风光


猜你喜欢

  • 华阳溪

    即今安徽宣州市东南水阳江支流华阳河。《方舆纪要》卷28宁国府宣城县:华阳溪“在府东南七十里,源出华阳山,东流二十里有鲁山,其下为鲁显水,又东北四十余里为鲁溪,又北至下西渡合于句溪”。

  • 三茅山

    又名句曲山。即今江苏西南部茅山。《元和志》卷25润州延陵县:“茅山在县西南三十五里。三茅得道之所,事具《仙经》,不录。”《舆地纪胜》卷7镇江府:三茅山“汉有咸阳三茅来治,故名茅山焉”。《清一统志·镇江

  • 礼州

    元至元十五年(1278)置,属建昌路。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市西北六十里礼州镇。辖境相当今四川西昌市北境及冕宁县南境。明洪武十五年(1382)属建昌府。二十七年(1394)废。元至元九年(1272年)平大理

  • 清陂湖

    在今湖南会同县南。《方舆纪要》 卷82会同县: 清陂湖在 “县南十里。周十余里。又南有玉山潭,其水皆会于渠河,入于郎江”。

  • 城安县

    北魏孝昌中置,为北梁郡治。治所在今河南民权县东北。北齐天保七年 (556) 移治废考阳县城 (今民权县东北),属梁郡。隋开皇十八年 (598)改为考城县。

  • 奉贤县

    清雍正二年 (1724) 析华亭县置,属松江府。治所即今上海市奉贤县东奉城镇。因县东南有奉贤泾而得名。1913年移治今奉贤县 (南桥镇)。民国初属江苏沪海道。1927年直属江苏省。1958年划归上海市

  • 张泾桥镇

    即今江苏无锡市东北三十六里张泾镇。为明东林党人顾宪成、顾允成兄弟故里。

  • 须溪

    即今江西贵溪县城西南西溪。《方舆纪要》卷85贵溪县 “芗溪” 条下: “ 《志》 云,须溪在县治西南。源出福建光泽县界之太源官山,经火烧山北,又北流历夏南乡,合三十六水,至中坑渡而入芗溪。其合处曰须口

  • 黄盖湖

    即今湖北蒲圻市西南黄盖湖。《清一统志·武昌府一》: 黄盖湖 “在嘉鱼县西南八十里,分属蒲圻县及湖南岳州府临湘县,由石头、清江二口入江。《县志》: 相传孙权论赤壁战功,以此湖赐黄盖,故名。明洪武初以赐武

  • 同堤县

    北魏正始二年(505)后改石城县置,为石城郡治。治所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南七十五里。西魏初复为石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