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青草湖

青草湖

①在今安徽望江县东北四十里,为武昌湖东半部。《方舆纪要》 卷26望江县 “漳湖” 条下: 武昌湖 “又东十里为青草湖,相接者曰白上湖,会上流诸水,其涨弥天,又东北汇于漳湖,导流为埭沟河,达府西皖口入江”。

②亦名巴丘湖。在今湖南洞庭湖东南部。《水经·湘水注》: “湘水自汨罗口,西北径磊石山西,而北对青草湖,亦或谓之为青草山也。” 《初学记》 卷7引盛弘之 《荆州记》: “巴陵南有青草湖,周回数百里,日月出没其中。湖南有青草山,因以为名。” 《方舆胜览》 卷29岳州: 青草湖 “一名巴丘湖。北洞庭,南潇湘,纳汨罗之水,自昔与洞庭并称”。


(1)古湖名。(1)在今安徽省望江县西北。东与白土湖相连,南通武昌湖。今湮废。(2)又称巴丘湖。在今湖南省洞庭湖东南部,为湘江所汇。一说因湖南省有青草山得名;一说冬春水涸,此湖先干,青草生焉,故名。《资治通鉴》:南朝梁太清三年(549年),侯景围台城,湘州刺史河东王萧誉援军止于青草湖不进,即此。唐、宋时湖周二百六十五里,北有沙洲与洞庭湖相隔,水涨时则与洞庭湖相连,故杜甫《夜宿青草湖》诗有“洞庭犹在目,青草续为名”句。唐时亦称洞庭湖为青草湖,见《初学记》卷七地部下湖一《叙事》。(2)今湖名。在台湾省新竹县南。为拦截客雅溪而成的人工湖。丘陵环绕,中有小岛,湖形狭长弯曲。青山碧水,既具灌溉之利,亦为泛舟垂钓佳处。环湖附近有孔明庙、灵隐寺、法王寺、清泉寺、极乐殿、纳骨塔寺,尤以灵隐寺建筑占地较广,景物秀丽。游人到此,有置身杭州西湖之感。


猜你喜欢

  • 博窝

    即波密。在今西藏波密县东南。清乾隆 《卫藏通志》 卷12作 “博窝”。

  • 安边砦

    北宋置,属环州。在今甘肃环县西北一百二十里。金属通远县。元废。

  • 诸葛营

    ①在今湖南黔阳县境。《方舆纪要》 卷81黔阳县 “镡城废县” 条下: “ 《志》 云,县有诸葛古城二: 一在城 (今黔城镇) 南四十里,其地有卧龙岭; 一即城东九十里之安江堡 (今黔阳县治),俗亦谓之

  • 克夷门

    ①在今内蒙古乌海市西南。为西夏右厢朝顺军司驻地。《元史·太祖纪》:四年(1209),攻西夏,“克兀剌海城,俘其太傅西壁氏。进至克夷门,复败夏师,获其将嵬名令公”。②在今宁夏平罗县西南贺兰山大水沟口。吴

  • 安仁驿

    明置,在今江西分宜县东南。《方舆纪要》卷87袁州府分宜县:安仁驿“在县治东。以县旧为安仁镇也。嘉靖三十五年移置东门外”。崇祯末裁。明置,在今江西省分宜县东。

  • 巫子城

    即今四川巫山县。《旧唐书·地理志》 巫山县:“巫县隋加‘山’字, 以巫山硖为名。旧治巫子城。”

  • 夹璧龙孔

    即今湖北宣恩县。《明史·地理志》施南宣抚司:“东有旧治。后迁夹璧龙孔,即今治也。”

  • 东凉亭

    元世祖时所置行宫,又称只哈赤八剌哈孙(意为渔城)。在上都东南五十里(即今内蒙古多伦县北白城子古城)。至元十三年(1276)置达鲁花赤,延祐二年(1315)改置尚供总管府,隶上都留守司。明初府废,仍置为

  • 仪山街

    即今浙江苍南县东三十里宜山镇。清末以避宣统名讳而改今名。

  • 香林寺

    ①在今天津市蓟县北二里。清 《日下旧闻考》卷114引 《盘山志》: 香林寺 “翁同、鹅泉流峙左右,蓟亭之胜概也”。又引明冯有经 《重修香林寺碑略》称: 香林寺 “创自汉,缮于唐,迨明正统尝葺治焉”。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