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青门

青门

①一作青城门、霸城门。即西汉长安城东南门。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二十里。因景帝元年 (前156) 有青雀群集门上,又称青雀门。又因门上有绮丽的木刻装饰,亦称青绮门。《汉书·王莽传》: 天凤三年 (前16) 七月,“霸城门灾,民间所谓青门也”。

②唐诗人借用西汉旧称,以长安东面之通化门、春明门、延兴门为青门。在今陕西西安市。许景先《折柳篇》: “春色东来渡渭桥,青门垂柳千百条”,此青门指通化门,门近东渭桥。李洞 《送人归觐河中》诗: “青门冢前别”,此青门指春明门,门外有汉萧望之墓。李商隐 《乐游原》: “春梦乱不记,春原登已重; 青门弄烟柳,紫阁舞云松。” 此青门指延兴门,春原指门内乐游原。

③指宣平门。汉长安城 (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汉长安城遗址) 东出北头第一门。王仲殊 《汉长安城考古工作收获续记》 认为,后秦时的青门应是经过两次重修,在十六国时仍作为一个完整城门存在的宣平门。

④指汉长安城宣平门外的东都门。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十六国北朝时改东都门为青门。《后汉书·蓬萌传》 载: “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都城门。” 唐李贤注: “东都门,今名青门也。”


(1)又称青城门、霸城门。汉长安城(今陕西西安市西北)东南门。景帝元年(前156年)有青雀群集于门上,故又称青雀门。又因门上有绮丽的木刻装饰,故又称青绮门。广陵人召平为秦东陵侯,秦亡,为布衣,种瓜青门外,即此。(2)唐代诗人借用西汉旧称,通称当时长安城东面三座门(自北向南为通化、春明、延兴)为青门。因东方于五色属青,故称。


猜你喜欢

  • 涅县

    东汉改涅氏县置,属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武乡县西北四十二里故城镇。北魏永安二年 (529)改为阳城县。古县名。又作涅氏县。西汉以涅邑置,治今山西省武乡县西北故城镇。属上党郡。北魏永安中改为阳城县。

  • 王来镇

    北宋置,属壁山县。在今四川璧山县南五十八里王来山下。

  • 龙勒山

    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南三百里。汉龙勒县以山为名。《史记·大宛列传》 正义引《括地志》:“沙州龙勒山,在寿昌县南百六十五里。”按:唐寿昌县即今甘肃敦煌市西南破城子。

  • 田地郡

    北魏时高昌国置,治所在田地城(今新疆鄯善县西南鲁克沁)。《魏书·高昌传》:“永平元年,(麹)嘉遣兄子私署左卫将军、田地太守孝亮朝京师,仍求内徙,乞军迎援。”即此。唐贞观十四年(640)平高昌时废。

  • 好城

    在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东南。《晋书·慕容皝载记》:咸康三年(337),皝“筑好城于乙连东,使将军兰勃戍之, 以逼乙连”。即此。在今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东南。《晋书·慕容皝载记》:东晋咸

  • 石潭市

    即今湖南湘潭县西南石潭镇。《清一统志·长沙府二》 “涂田市”条下:石潭市“在(湘潭)县西南七十里”。

  • 赤水山

    即今浙江永嘉县西北白泉乡北大若岩。为楠溪江风景名胜区。《方舆纪要》卷94温州府永嘉县“破石山”条:赤水山“在府西北百三十里。时有赤水出岩下,一名石室山,上有石室容千人,道书以为第十二福地,亦曰大若岩”

  • 孔家冈镇

    北宋置,属溧水县。即今江苏溧水县南四十五里孔镇乡。

  • 回隆镇

    即今河北魏县西南回隆镇。旧属内黄县,明于此置回龙庙巡司。《方舆纪要》卷16魏县:回隆镇“在县西南六十里。隆,亦作龙。相传宋真宗北征时,回銮经此,因名”。在河北省魏县西南隅。面积55平方千米。人口4.8

  • 野戍

    又名野水渡。在今河南济源市与孟津县之间的黄河上。《资治通鉴》: 唐乾元二年 (759),郭子仪被史思明战败于安阳河,“段秀实帅将士妻子及公私辎重自野戍渡河,待命于河清之南岸”。胡三省注: “野戍即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