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张镇
一名韩张堡。北宋置,属朝城县。即今河南南乐县东二十四里韩张镇。
在河南省南乐县东部。面积41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韩张,人口4830。春秋时称朝城。唐开元年间置朝城县,治此。传辽代南京(今北京)留守韩昌葬此,故改名韩昌;后演称韩张。金称韩家镇,清光绪时称韩张堡,民国名韩张镇。1956年设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5年置镇。产小麦、玉米、棉花、甘薯、大豆等。有机械、修配、面粉等厂。安济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韩昌坟遗址、五代梁将王彦章壁垒遗址等。
一名韩张堡。北宋置,属朝城县。即今河南南乐县东二十四里韩张镇。
在河南省南乐县东部。面积41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韩张,人口4830。春秋时称朝城。唐开元年间置朝城县,治此。传辽代南京(今北京)留守韩昌葬此,故改名韩昌;后演称韩张。金称韩家镇,清光绪时称韩张堡,民国名韩张镇。1956年设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5年置镇。产小麦、玉米、棉花、甘薯、大豆等。有机械、修配、面粉等厂。安济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韩昌坟遗址、五代梁将王彦章壁垒遗址等。
在今湖北天门市东北。《方舆纪要》卷77景陵县:回河在“县东北七十五里。自府北池河分流经此,又东南,入于沔水”。集镇名。在山东省济阳县东南部,东邻黄河。属济阳镇。人口 2330。为原回河镇人民政府驻地。
即勐昏。今云南勐海县南三十里勐混乡。明、清为版纳勐混驻地。傣语 “勐” 为平坝,“混” 为倒流,意即河水倒流的坝子。
在今北京市崇文区花市上四条。是元武宗海山于至大年间为其曾祖父母、祖父母及父母荐福祝釐而建,后世改名福恩观。
在今陕西洛川县东。《方舆纪要》 卷57洛川县: 雄儿山在 “县东五十里”。
唐武德三年 (620) 置,治所在绥安县 (今安徽广德县)。以西南有桃山为名。辖境相当今安徽广德、郎溪县地。武德七年 (624) 废。
即今河南西平县西南七十四里出山乡。民国初置县佐驻此。
在今上海市卢湾区香山路7号。是一座二层楼洋房。屋前有花园草坪,楼下是餐室、会客室,楼上是卧室和书房。孙中山于1918年迁入居住,并在此进行了很多重要革命活动。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①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属朶甘思、哈答、李唐、鱼通等处钱粮总管府。治所在哈答城(今四川道孚县东南协德乡)。后废。②清雍正六年(1728)改建昌卫置,属四川省。治所在西昌县(今四川西昌市)。辖境相
在今河南荥阳市北二十二里青台村东土岗上。面积近1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约3.5米,是仰韶文化中、晚期村落遗址。1922年前后瑞典人T.J.阿尔纳在此采集到一批彩陶片。1951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曾
①在今陕西子长县西北梁山。《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崩,葬桥山。” 《封禅书》 载: 汉武帝 “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上曰: ‘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 或对曰: ‘黄帝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