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高县

高县

明洪武五年 (1372) 降高州置,属叙州府。治所在怀远寨 (今四川高县北)。正德十三年(1518) 复升为高州,迁治中坝 (今高县)。清顺治初改为高县。民国初属四川永宁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


在四川省南缘,西南邻云南省。属宜宾市。面积 1 323.1 平方千米。人口50.3万。辖12镇、12乡。县人民政府驻庆符镇。以山水险峻,以高名之。唐置羁縻高州,治今县东南,属泸州都督府。北宋熙宁后废。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复置高州,属叙州路。明洪武五年(1372年)降为高县。正德十三年(1518年)复为高州,移今治。清顺治初降为高县,属叙州府。1913年属下川南道,1914年属永宁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50年沐爱县并入,县属川南行署区宜宾专区。1960年庆符县并入。1952年属四川省宜宾专区,1968年属宜宾地区,1996年属宜宾市。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低山丘陵地带,南依大娄山,北接盆中丘陵。南广河自东南入,左纳筠连河、二夹河北流出境。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有稻、玉米、小麦、薯类,并产蚕茧、花生、茶叶。中药材以砂仁、枳壳、首乌为著,栀子产量居全省之冠。有煤、石灰石、石英、紫砂陶土等矿。有采煤、农机、氮肥、水泥、食品加工等工业。宜珙铁路、川云公路中线纵贯县境,江高公路始此,南广河可通木船。有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及烈士陵园。名胜古迹有石门、南广河民族岩墓群等。


猜你喜欢

  • 太极洞

    旧名长乐洞。即荆山洞。在今安徽广德县东北七十里。洞口上方有明嘉靖年间朱麟所书“太极洞”三大字摩崖石刻。清《广德县志》载:太极洞广数丈,深不可测,游者秉烛而入,即石燕群飞,乳泉滴沥,神人、佛像、棋盘、钟

  • 天岳山

    即巴丘山。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南隅。《方舆纪要》卷77岳州府:巴丘山“亦名天岳山,一名幕阜山”。

  • 石岭

    在今安徽宁国县北十五里。《方舆纪要》卷28宁国县“文脊山”条下:“又东十余里为石岭,建炎二年,叛将戚方犯宁国, 邑人方致尧拒之于石岭,不克,死之,是也。”

  • 塘阳县

    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属南晋州。治所在今湖北黄梅县境。八年 (625) 废。

  • 林城桥市

    即今浙江长兴县西南林城镇。清同治《长兴县志》 卷2引 《旧志》: “林城桥在县西南四十里。”

  • 田心墟镇

    即今江西上高县西南田心镇。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4:上高县西有田心。

  • 雒檐湖

    即迎檐湖。又作额檐湖、頟檐湖。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北。《南齐书·高帝纪》: 南朝宋升明元年 (477),刘秉等谋杀萧道成,“众军攻石头,斩(袁) 粲,刘秉走雒檐湖”。《宋书·刘秉传》、《南史·齐高帝纪》

  • 甲峒

    ①在今广西扶绥县南。《宋史·交趾传》:嘉祐五年(1060),交趾“与甲峒贼寇邕州,诏知桂州萧固发部兵与转运使宋咸,提点刑狱李师中同议掩击;又诏安抚使余靖等发兵捕讨”。②在今越南北部谅山。沈括《梦溪笔谈

  • 英山

    ①在今湖北英山县东。《明一统志》 卷14庐州府: 英山 “在英山县东五十里。其山峰峦峭拔秀丽,上有井,井上常有云气,望之罕见,见之其年必丰”。县以此山名。②即浈石山。在今广东英德市东三十里。《方舆纪要

  • 庆城县

    1914年改余庆县置,属黑龙江省绥兰道。治所在余庆街(今黑龙江省庆安县)。1928年直属黑龙江省。1944年改名庆安县。(1)旧县名。原名余庆县,因与贵州省余庆县重名,1914年改名。治余庆街(今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