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屋屯墟
即今广西钦州市西北三十里黄屋屯镇。清同治 《广东图说》 卷62: 钦州西北有黄屋屯墟。
即今广西钦州市西北三十里黄屋屯镇。清同治 《广东图说》 卷62: 钦州西北有黄屋屯墟。
北宋置,属文安县。在今河北文安县西北四十里口头村。《宋史· 河渠志五》: 塘泺 “东北起霸州莫金口,西南保定军父母砦”。《方舆纪要》 卷11霸州: 莫金山 “相传以莫、金二姓居此而名”。
在今湖北咸宁市西四里。《寰宇记》 卷112江夏县: 钴鉧山 “在县东南一百一十七里。山形似钴鉧”。《清一统志·武昌府》: 钴鉧山 “一名熨斗山,俗名风火斗”。
即今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西北青石咀镇。《清 一统志·西宁府二》: 黑石头堡 “在大通县西一百三十里。有把总防守”。
即今台湾省台中县驻地丰原市。连横 《台湾通史·疆域志》 台湾县: “自县治 (今台中市) 北行二十里为葫芦墩,势控大甲,山间之人多至此贸易,亦行军之所必争者。” 日本占领期间于1920年改为丰原街。1
即今安徽怀远县西北七十五里龙亢镇。为古龙亢县治。
亦作屈烈儿河、屈烈河。即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北之归流河。为洮儿河支流。《方舆纪要》 卷18大宁卫: 屈烈儿河 “永乐十二年大驾北征,以兀良哈附阿鲁台为边患,移军击之,大败之于屈烈儿河东北深谷中,三
又作纳吉铺。明洪武十四年(1381)置,即今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二十三年(1390)改为安庄卫。又称纳吉铺。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置,即今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属镇宁府。洪武二十三年设
①即潢河。今内蒙古西辽河支流西拉木伦河。《新五代史·四夷附录·契丹》: 先世 “其居曰枭罗箇没里。没里者河也。是谓黄水之南,黄龙之北,得鲜卑之故地,故又以为鲜卑之遗种”。《金史·地理志》: 全州安丰县
1914年改阿尔泰办事大臣辖地置,治所在承化寺(今新疆阿勒泰市)。辖境相当今新疆阿勒泰、吉木乃、青河、富蕴、布尔津、福海、哈巴河等市县地及蒙古共和国科布多河上源、布尔干河上源地区。1919年改为阿山道
唐乾元初置,治所在今山西平定县东北娘子关。五代汉废。北宋建隆元年 (960) 复置,后废为承天寨。唐乾元初置,治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苇泽关。为山西太原和河北平原间交通要冲。《资治通鉴》:唐长庆元年(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