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黄帝陵

黄帝陵

①在今陕西子长县西北梁山。《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崩,葬桥山。” 《封禅书》 载: 汉武帝 “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上曰: ‘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 或对曰: ‘黄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据 《汉书·地理志》 上郡阳周县: “桥山在南,有黄帝冢。”

②在今陕西黄陵县西北。《元和志》 卷3宁州真宁县: “子午山,亦曰桥山,在县东八十里,黄帝陵在山上,即群臣葬衣冠之处。” 《寰宇记》 卷35坊州中部县: 桥山 “按 《山海经》 云,其山下水流通,故曰桥山。又 《史记》 云,黄帝葬于其山,今陵冢尚在。大历七年置庙,开宝二年敕修庙祭祀,在州西二里”。即今黄帝陵。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③在今北京市平谷县东北山东庄西。明曹学佺《名胜志》: 渔子山 “在 (平谷) 县东北十里。上有大冢,旧传黄帝陵也。其上有轩辕台,下有轩辕庙”。明蒋一葵 《长安客话》 卷5: “世传黄帝陵在渔子山。今平谷县东北十五里,冈阜窿然,形如大冢,即渔子山也。其下旧有轩辕庙云。” 清 《日下旧闻考》 卷142“黄帝陵” 下朱彝尊按: “ 《史记》: ‘黄帝崩,葬桥山。’ 魏王象、缪袭等撰 《皇览》,云在上郡。《地理志》 谓是上郡阳周县。《括地志》 谓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今平谷之陵,人多疑流传之误。然帝既都涿鹿,则葬于此,理亦有之。抑衣冠之葬,或者非一处也。”


又称黄陵、桥陵。在陕西省黄陵县城北的桥山上,距县城约1千米。山上古柏成林,郁郁参天,沮水回绕于左,形势不凡。轩辕黄帝,是传说中的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陵高3.6米,周围48米。墓前有碑亭,内有石碑一座,镌“桥山龙驭”四字,再向前有“古轩辕黄帝桥陵”石碑,系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陕西巡抚毕沅立。陵南侧有一石碑上书“汉武仙台”四字,碑侧有座高大的土台,传说是西汉武帝征朔方回来,在此祭黄帝,筑台祈仙。黄帝陵墓在今甘肃、河北、河南等地都有,但据《史记·五帝本纪》以及《黄帝本行记》都说:“黄帝崩,葬桥山。”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黄 帝 陵


猜你喜欢

  • 永业郡

    南朝陈置,属建州。治所在今广西岑溪县东筋竹镇。辖境相当今广西岑溪县东部地。隋开皇十年(590)改为永业县。南朝陈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东筋竹。隋开皇中改为永业县。

  • 营州后 (後) 屯卫

    明洪武二十五年 (1392) 置,属北平都司。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市。永乐元年(1403) 徙治三河县 (今河北三河市),属大宁都司。后废。

  • 梅园

    ①在今江苏无锡市西南浒山上。以园内遍植梅树,故名。民国初为荣氏别墅。依山面湖,风景绝佳。②在今湖南长沙市东。宋张栻有 《梅园分韵得林字》 诗。在江苏省无锡市区西南浒山上。1912年民族资本家荣氏兄弟利

  • 又作坯。西周地名。因大伾山而名。在今河南荥阳市汜水镇西北。《競卣》铭云:“正月辛丑既生霸,在坯”(《殷周金文集成》5425)。古邑名。西周邑。在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北。

  • 修 (脩) 鲜都督府

    唐龙朔元年 (661) 置,属安西都护府。治所在罽宾国遏纥城 (今阿富汗喀布尔以东至巴基斯坦白沙瓦之间的喀布尔河流域)。

  • 斩龙坳山

    在今湖南绥宁县南。《方舆纪要》 卷82绥宁县: 斩龙坳山 “上有土堆五,一大四小,状如龙爪”。

  • 人头山

    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方舆纪要》卷68昭化县:人头山在“县西四十里。山巅突出,宛若人头”。因名。《资治通鉴》:五代唐长兴元年(930),王弘贽等“引兵出人头山后,过剑门之南,还袭剑门克之”。即此。在湖

  • 长林山

    一名庾岭。在今江西东乡县南。《清一统志·抚州府一》:长林山“在东乡县南三里。俯临通衢,一名庾岭。其东曰鸡公岭,有尖石出其顶,号鸡公石”。

  • 西洋山

    即今福建霞浦县南海中西洋岛。《方舆胜览》卷10福州:西洋“在巨海中,莫知畔岸”。万历《福宁州志》沿海图:州南有西洋山。

  • 同普县

    清宣统三年(1911)置,属四川省。治所即今西藏江达县东北同普。后属西康川边道,改设江达宗。古旧县名。原为德格土司地方,清宣统元年(1909年)改土归流设同普县,治同普(今西藏江达县东北同普)。原属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