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黄庄镇

黄庄镇

即今天津市宝坻县东南七十里黄庄乡。道通宁河县芦台。清乾隆 《宝坻县志》 卷6: 东南 “著名者则有黄庄”。


(1)在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东南部。面积101.3平方千米。人口5.3万。镇人民政府驻黄庄,人口3100。据黄氏墓碑记载,明洪武年间,黄姓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建村,以姓名村黄庄。原属蒙阴县。1945年划归沂源县,称黄庄区。1952年为莱芜县第六区。1958年改公社,1984年设区,1985年建镇。1991年划归莱芜市。汶河、水河流经。主产小麦、玉米、甘薯、花生、谷子、高粱、大豆等,盛产桃、苹果。有煤、铁等资源。有铸造厂、煤矿等。韩莱、颜张、草仙公路经此。境内有宋代古墓群。(2)在河南省温县西北部。面积34.5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镇人民政府驻黄庄,人口1380。明代以前村名前东留。明初,黄姓一家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改名黄岗;后因洪水冲村,西移史庄(即今址),改今名。1962年析置黄庄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改镇。主产小麦、玉米、棉花。特产山药、地黄。有煤矿设备、电子仪器等厂。温济铁路、温沁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宁武府

    清雍正三年(1725)置,治所在宁武县(今山西宁武县)。辖境相当今山西偏关、神池、宁武、五寨等县地。1912年废。清雍正三年(1725年)置,治宁武县(今属山西)。辖境约当今山西省内长城以南,偏关县、

  • 须城县

    五代唐改须昌县置,为郓州治。治所在今山东东平县州城镇西北十五里。北宋咸平三年(1000) 移治今东平县西南州城镇。宣和元年 (1119)为东平府治。元为东平路治。明初为东平府治。洪武七年 (1374)

  • 野庞河

    在今甘肃西南境。《方舆纪要》 卷60洮州卫: 野庞河 “在卫西。源出西倾山,经西番东境,北流五百余里,入黄河”。

  • 龙泉寺

    ①即今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山腰之潭柘寺。始建于晋,原名嘉福寺。唐改名龙泉寺。金皇统时改名大万寿寺。俗名潭柘寺。②在今辽宁鞍山市东千山北沟中。为千山五大禅林中现存最大的佛寺。明《辽东志》卷1辽阳:龙泉寺在

  • 系舟山

    在今山西阳曲县东北。为滹沱河、汾河分水岭。《寰宇记》卷42忻州秀容县:“系舟山,尧遭洪水系舟于此,在县南四十里。”即此。又称小五台、丛蒙山。在山西省太原市东北。绵亘于定襄、忻州、阳曲三县市交界处。相传

  • 焦源山

    在今福建建阳市北三十里。《清一统志·建宁府》: 焦源山 “岌峭拔, 登者曲折五里始达其巅。《事林广记》 以为第三十一福地”。

  • 汇水市

    即今湖南衡阳县(西渡镇)西南汇水乡。清光绪《湖南通志》卷1衡阳县图:县西南有汇水。

  • 乐育甸

    即今云南红河县西南乐育乡。清道光元年(1820)后为思陀土司治所。

  • 琼华岛

    又名琼岛。即今北京市北海公园南部琼华岛。金为御园的一部分。《金史·地理志》: “西园有瑶光台,又有琼华岛。” 元、明称万寿山,亦名万岁山。元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 卷21 “宫阙制度” 条:“万寿山在

  • 南宕渠郡

    南朝宋侨置,治所在安汉县 (今四川南充市北)。以在故宕渠郡西南而得名。梁改为宕渠郡。西魏复为南宕渠郡 (亦名宕渠郡),治所在石苟坝(今南充市东北四十里嘉陵江西岸搬罾镇)。辖境相当今四川南充市及蓬安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