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浒镇
原名黄火镇。即今安徽繁昌县西南三十里黄浒镇。有黄浒河,北至荻港入江,隔河对岸为铜陵县界。《方舆纪要》 卷27繁昌县: 黄浒镇 “浒一作火。有黄火河,汇于荻港”。
在安徽省繁昌县西南部、黄浒河北岸。面积36平方千米。人口 1.5 万。镇人民政府驻黄浒,人口1600。因黄浒河得名。1995年置镇。产稻、油菜籽、茶叶等。有铁矿和建材、化工、纺织、农副产品加工等厂。为繁昌、铜陵两县边界地区农副产品集贸市场。芜铜公路经此。有公路通荻港和赤沙。
原名黄火镇。即今安徽繁昌县西南三十里黄浒镇。有黄浒河,北至荻港入江,隔河对岸为铜陵县界。《方舆纪要》 卷27繁昌县: 黄浒镇 “浒一作火。有黄火河,汇于荻港”。
在安徽省繁昌县西南部、黄浒河北岸。面积36平方千米。人口 1.5 万。镇人民政府驻黄浒,人口1600。因黄浒河得名。1995年置镇。产稻、油菜籽、茶叶等。有铁矿和建材、化工、纺织、农副产品加工等厂。为繁昌、铜陵两县边界地区农副产品集贸市场。芜铜公路经此。有公路通荻港和赤沙。
①西晋太康元年 (280) 改海阳县置,属新安郡。治所在万岁山 (即今安徽休宁县东十里万安镇)。南朝梁承圣中置新宁郡治此。陈仍属新安郡。隋开皇九年 (589) 为歙州治。十八年 (598) 改名休宁县
在今山东东平县州城镇北三十里蚕尾山下,世称小洞庭湖。唐苏源明《小洞庭洄源亭宴四郡太守诗序》称“左拂蚕尾”。诗中说:“小洞庭兮牵方舟,风袅袅兮离平流。牵方舟兮小洞庭,云微微兮连绝8
即古木、辑怀城。在今新疆米泉县。光绪二年(1876),清军收复新疆之役,与阿古柏军激战于此。左宗棠《官军攻拔古牧地坚巢,克复乌鲁木齐迪化州大概情形摺》谓“刘锦棠见古牧地城大而坚”。即此。
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晋书·慕容儁载记》: 儁 “宴群臣于蒲地,酒酣,赋诗,因读经史,语及周太子晋,潸然流涕”。《资治通鉴》: 东晋太元八年 (383) 肥水之战后慕容垂谋复燕,“遣田山如邺密告慕容农
北宋置,属南充县。在今四川南充市西百里小耽山附近。
即今新疆哈密市。《元史· 巴尔术阿而忒的斤传》: 至元间,火赤哈儿的斤亦都护 “还镇火州,屯于州南哈密力之地”。即此。又称合迷里、渴密里、感木鲁、感鲁木、哈梅里、可梅里。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明
春秋晋邑。在今河北临城县西十里。《左传》:哀公四年 (前492),“赵稷奔临”。即此。古邑名。春秋晋邑。在今河北省临城县西南。《左传》哀公四年(前491年):“赵稷奔临”,即此。
一作䢵州。 北周大象初改安州置, 治所在安陆郡安陆县 (今湖北安陆市)。寻复为安州。北周大象初以安州改置,治安陆县(今湖北安陆市)。辖境约今湖北省安陆、云梦、孝感等市县一带。不久复名安州
①西晋太康三年(282)分乌程县置,属吴兴郡。治所在富陂村(今浙江长兴县东十八里)。《元和志》卷25长城县:“昔阖闾使弟夫㮣居此,筑城狭而长,因以为名。”东晋咸康元年(335)移治箬溪北
即台湾宜兰县东南罗东镇。清末 《台湾地舆总图》 宜兰县舆地说略: “东南二十里曰罗东,旧设巡检,已裁。” 清光绪二十一年 (1895) 日本侵占台湾后,曾发生抗暴斗争。即今台湾省宜兰县东罗东镇。为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