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寺
即今陕西富县西黑水寺。民国时有县佐驻此。
即今陕西富县西黑水寺。民国时有县佐驻此。
唐置,属安东都护府。治所在新城(今辽宁抚顺市区北高尔山城)。仪凤二年 (677) 安东都护府徙治于此。开元二年 (714) 又徙平州。后废。唐置,治新城(今辽宁抚顺市北高尔山城)。后废。
即今江苏通州市(金沙镇)东四十二里三余镇。东滨海。因垦地分属旧余西、余中、余东三盐场,故名。在江苏省通州市东北部,团结河、三余河畔。面积79平方千米。人口7.2万。镇人民政府驻三余,人口1.4万。清光
北宋置,属谷熟县。即今河南夏邑县西南三十六里济阳乡。(1)在山东省济阳县中部、黄河西岸。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223平方千米。人口9.4万。镇人民政府驻纬二路,人口2万。自金代起即为济阳县治。1956年
即皖口。今安徽怀宁县东六十里皖水注入长江处。《陈书·高祖纪》: 永定三年 (559) 四月,“遣镇北将军徐度率众城南皖口。…… (六月) 征临川王蒨纣皖口置城栅,以钱道戢守焉”。在今安徽省安庆市西山口
唐天宝元年 (742) 改翼州置,治所在卫山县(今四川茂县西北较场乡)。辖境相当今四川茂县中北部地区。乾元元年 (758) 复改为翼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翼州置,治翼针县(今四川茂县北)。辖境相
在今浙江丽水市西二里。《清一统志·处州府》:小括山“在丽水县西二里。其址与万象山相接,众山环簇,状若莲花”。自唐末至元初,处州、处州路治此。
即今山东鄄城县治鄄城镇。旧属濮县,民国时有县佐驻此。1931年于此置鄄城县。
元置,在今湖北咸宁市北。明改为驿。
在今江苏沭阳县西。《方舆纪要》 卷22沭阳县: 洪沟镇在 “县西六十里”。
①北齐置,故址在今山西永和县西南三十五里。北周宣帝改置临河县。②北宋熙宁七年(1074)废永和县为镇,属安阳县。即今河南安阳县东四十里永和乡。③即今江西吉安县东南永和镇。《方舆纪要》卷87吉安府庐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