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泓山
又名龙岩山、灵岩山、九龙山。在今四川乐山市东北四里。《舆地纪胜》卷146嘉定府:龙泓“在龙游县之龙岩山。东坡《送张嘉州》诗:‘梦中却到龙泓口’是也”。山麓旧有龙泓寺。今西面崖石上有唐末佛教造像大小七十余龛,惜大部剥蚀。
又名龙岩山、灵岩山、九龙山。在今四川乐山市东北四里。《舆地纪胜》卷146嘉定府:龙泓“在龙游县之龙岩山。东坡《送张嘉州》诗:‘梦中却到龙泓口’是也”。山麓旧有龙泓寺。今西面崖石上有唐末佛教造像大小七十余龛,惜大部剥蚀。
在今河北赤城县北独石口。明宣德中为开平卫治。清雍正十二年 (1734) 置独石口厅于此。民国初为独石县治。
亦名竹三郎庙。在今贵州福泉县东南三十里凤山镇。清陈鼎《黔游记》:“竹王祠在杨老驿,去清平县三十里。三月间香火极盛。相传汉时夜郎女澣于遯水,忽有巨竹三节上流浮下,中有儿啼声,剖得一男,育之。及长有材武,
①亦作小遂山。即今广东徐闻县南海中头、二、三墩。《方舆纪要》卷104徐闻县:小蓬山“在县南三十里海中,前有海屿,名曰三墩。《旧志》:由此渡海四百里乃至琼州”。《清一统志·雷州府》:小遂山“突起海滨,前
即今江西寻乌县南留车镇。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 卷9: 长宁县南有留车墟。
亦名黄鹤矶。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蛇山。《水经·江水注》: 江水 “历黄鹄矶西而南矣”。清杨守敬 《水经注疏》: “ 《御览》 六十九引 《荆州记》,江夏郡城西临江,有黄鹄矶。” 《明史· 地理志》 江
在今山西永和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41永和县: “索陀谷在县东北三十五里。水流曰索陀川,西合仙芝谷水,入于大河。”
①三国魏改辽东属国置,属幽州。治所在昌黎县 (今辽宁义县)。辖境相当今辽宁辽河以西大凌河中、下游及小凌河流域地区。西晋改属平州。十六国前燕移治龙城县 (今辽宁朝阳市),属营州。前秦为平州治。后燕属平州
即古延乡水。今河北洋河上源之一。《清一统志·宣化府二》:西洋河“在怀安县西北。自山西天镇县平远堡流入,经西阳河堡南五里,又东至柴沟堡西北入东洋河”。
即今宁夏永宁县南望洪乡附近。《元和志》卷4灵州保静县:“西南至州六十里。本汉富平县地。后魏立弘静镇,徙关东汉人以充屯田,俗谓之汉城,隋改置弘静县。”又作宏静镇。北魏徙关东汉人到此屯垦而置,在今宁夏回族
唐置,属雅州。即今四川天全县东南二十五里始阳镇。《新唐书·地理志》: 雅州有始阳镇。元设天全招讨司于此。明为天全六番正招讨司驻地。清雍正七年 (1729) 设州同驻此。唐置。即今四川省天全县东南始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