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上大夫

上大夫

① 官爵名。周朝官制大夫爵中最高的一等。《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上大夫二舆二乘,中大夫二舆一乘,下大夫专乘,此明等级也。”春秋时大国之上大夫相当于次国下卿,小国中卿之位。《左传》成公三年: “次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中,中当其下,下当其上大夫。小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下卿,中当其上大夫,下当其下大夫。”参见“大夫”②新莽官秩名。《汉书·王莽传》始建国元年(后9): “(改秩)二千石曰上大夫。”③官名。北魏初置。《魏书·儒林传》:“国初(梁越)为礼经博士,太祖以其谨厚,举动可则,拜上大夫,命授诸皇子经书。”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职员令未载。④西魏、北周置。天官、地官等六府皆置此职,如“小冢宰上大夫”、“小司徒上大夫”等,为六府的副长官。明帝时置“御正上大夫”。静帝大象元年(579),宣帝又置“内史上大夫”。正六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⑤王国官。北齐置,辅佐诸皇子、王、公。皇子王国员二人,从八品。诸王、公国员一人,从九品。


1、爵名。周置,位在卿下,分上中下三等。《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故晋国之法,上大夫二舆二乘,中大夫二舆一乘,下大夫专乘,此明等级也。”《左传·成公三年》:“次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中,中当其下,下当其上大夫。小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下卿,中当其上大夫,下当其下大夫。”《左传·庄公十四年》:“纳我而无二心者,吾皆许之上大夫之事。”《汉书·司马迁传》:“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为何作《春秋》哉?”

2、官秩名。上大夫又称二千石,指二千石俸的官员。王莽改“千石曰下大夫,比二千石曰中大夫,二千石曰上大夫。”见《汉书·王莽传》。

3、官名,北魏置。《魏书·儒林传》:“(梁越)国初为礼经博士,太祖以其谨厚,举动可则,拜上大夫,命授诸皇子经书。”西魏北周时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府都置上大夫,为六府的副长官。北齐时,皇子王国置上大夫二人,从八品,其他王公国一人,从九品,为皇子王公的辅佐官员。

猜你喜欢

  • 缎匹库

    官署名。清朝户部三库之一,位于东华门外旧里新库址。顺治十三年(1656)分后库置,归理事官管理。雍正元年(1723)归管理户部三库大臣统辖。设郎中一人领库事,下设员外郎、司库、大使、笔帖式、库使、经承

  • 司成

    ①官名。又称“大司成”。一说即“师氏”。掌教国子。《礼记·文王世子》:“《语》曰:‘乐正司业,父师司成。一有元良,万国之贞。’世子之谓也。”又:“大司成论说在东序。”郑玄注:“论说课其义之深浅,才能优

  • 奏钞房

    官署名。北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尚书省左司置,掌吏、户、礼三部奏钞。

  • 采女

    宫廷女官名。东汉始置,并无爵秩,岁时赏赐充给而已。隋炀帝置三十七人,正七品,为御女之属。唐置二十七人,正八品,位在御女之下。宋、金沿置。金为正八品内命妇。女御称号。东汉置,《后汉书·皇后纪》:“及光武

  • 水曹

    官署名。汉朝为郡国主管水利的机构,以掾领之。三国时魏或于大将军、相国等府置之,为诸曹之一,以掾、属领之。晋初不置,后或置或罢,改以参军主之。晋御史台十三曹有水曹,以侍御史主之。南朝宋、梁、北魏、北齐诸

  • 军事编制单位。(1)清代绿营兵制以协为标以下的一级编制单位,由副将统领。参见“绿营兵”。(2)清末新军编制,协为军、镇以下的一级编制单位,以三营为一标,两标为一协,相当于民国时期的旅。

  • 左右司御卫

    东宫警卫机构。见“左右宗卫率府”。

  • 西宁办事大臣

    官名。清朝特设管理青海地区之驻札大臣。乾隆元年(1736) 设,驻西宁。辖青海三十六旗。所属有司员、笔帖式。官名。青海各部落,名为青海额鲁特蒙古。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于西宁置办事大臣一人,统辖

  • 他齐哈哈番

    满语官名。汉译为“博士”。清朝太常寺、国子监和钦天监都设有博士,人数、品级、职掌各不相同。

  • 进士出身

    科举制度。进士科考第分五等,第三等即称“进士出身”。元、明、清诸朝规定,经殿试取录者共分三甲,第二甲赐进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