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上林丞

上林丞

官名。西汉员八人,协助上林令管理上林苑。东汉以来改置上林苑丞。南朝梁复旧名,员一人,流外三品蕴位。唐朝员四人,从八品下,为司农寺上林署次官。宋朝省,金朝复置,世宗大定七年(1167)增为二员,从七品。一人分司南京,以勾判兼任。大安三年 (1211) 省一员。参见 “上林令”、“上林署”。


官名,汉置。西汉水衡都尉属官有上林令丞,丞为令之副。共八丞,分掌上林苑中的禽兽喂养、宫馆管理、禁卫治安等。东汉废水衡都尉,上林属少府,置令、丞、尉各一人,丞佐令掌苑中禽兽、主苑中居民。后世时置时废,有的只置令,如南朝梁,有的只置丞,如北齐。隋唐置上林署,有令丞,掌苑中林果蔬菜等,供朝会、祭祀、尚食用;兼掌藏冰。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水衡都尉》、《后汉书·百官三·少府》、《历代职官表·内务府·奉宸苑》。

猜你喜欢

  • 大理寺丞

    官名。见“大理丞”。官名,北齐于大理寺卿、少卿之外置大理寺丞,为卿的佐官。隋初沿置,炀帝时改为勾检官,与大理寺正分判狱事。唐代复为大理寺丞,员额六人,从六品上,掌分判寺事,正刑之轻重。其断罪不当,则由

  • 率更寺令

    官名。即太子率更令。

  • 镇守

    官名。明朝派出总镇一方的武臣,均为总兵官或副总兵,称镇守某处总兵官或副总兵。参见“总兵官”。武职差遣名。《明史·职官志五》说, “总镇一方者为镇守。”即一省或一个重要地区的主帅,一般由总兵充任。

  • 经正少监

    官名。元经正监的佐官。员额二人,从四品。

  • 提督太监

    官名。明朝于内府司礼监、御酒房、御药房、御茶房及京营、礼仪房、宝和店、南京、苏州、杭州织造局、市舶司等分置。宦官职名。明置于司礼监及御马监。司礼监提督太监员额一人,掌督理皇城内一切礼仪、刑名及管理长随

  • 中军正参军

    官名。北魏置,六品上,为中军将军的属官。见《魏书·官氏志》。

  • 州都纲

    僧官名。金置,见“都纲”。

  • 军防司

    官署名。清末筹办海军事务处所属之机构。宣统二年(1910)改原第四司设。掌铨衡各省水师将弁并侦测等事。设司长一员掌司事。辖侦测、铨衡两科。同年改属海军部。三年撤销。铨衡科併入军制司,侦测科併入军学司。

  • 官署令

    官名。唐朝设此官,负责选择米麦;为官署的长官,下有丞四人,监事十人;属司农寺。参看《新唐书·百官三·官署》。

  • 中谒者

    官名。西汉刘邦置,以灌婴任此职,随从征伐。南朝宋、十六国后赵及北魏亦置,皆用宦官充任。后赵申扁任此职时,掌机密,处理奏案,权倾内外。北魏时属中谒者仆射,随侍宫中。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职员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