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上第

上第

选举制度用语。① 考核儒生或秀才、孝廉等被荐举者对策后获得的最好等级。可被授予较高官职。东汉献帝初平四年 (193),策试儒生,上第赐位郎中,次太子舍人,下第者罢之。南朝宋明帝泰始(465—471)中规定,策试秀才,五问都答对者为上第。十六国后赵规定答策上第者拜议郎,中第为郎,下第为郎中。北魏时秀孝对策上第,可拜为中书博士。②官吏考课最高等级。《晋书·杜预传》“每岁言优者一人为上第,劣者一人为下第。”北魏时上第分三品,即上上,上中,上下。孝文帝太和十五年,“诏二千石考在上上者,假四品将军,赐乘黄马一匹; 上中者,五品将军; 上下者,赐衣一袭”。(《魏书·高祖记》)

猜你喜欢

  • 度牒

    文书名。即由官府发给出家僧尼之凭证,亦简称“牒”。唐朝始行之,由礼部祠部司掌管发放。有牒者得免地税、徭役。后官府以出售度牒充军政费用。宋沿唐制,亦有鬻度牒之例。南渡后,军费大增,度牒收入成为官府收入的

  • 地方法院院长

    官名。国民党政府设置, 为地方法院的主官, 见“地方法院”。

  • 掌饮令

    官名。金置,为太子属官,正八品,掌承奉赐茶及酒果之事。见《金史·百官三·詹事院》。

  • 牙将

    官名。为低级武职,偏裨之将。《新五代史·康怀英传》:“事朱瑾为牙将。”

  • 内侍省都知

    官名统称。即宋朝内侍省左班都知与内侍省右班都知。

  • 东宫内侍长

    官名。北魏置。游雅于宣武帝时曾任此职。

  • ① 官名。战国秦置。车战时立于车右护卫主将。《商君书·境内》: “大将、御、参皆赐爵三级。”②官制用语。以其他官员参预某一部门的管理事务,如参掌选事、参知政事等。③即弹劾。

  • 左小武伯下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 )置,北周沿置。夏官府左武伯司次官,员二人。佐左武伯中大夫与右武伯中大夫掌内外卫禁令,统虎贲、旅贲、射声、骁骑、羽林、游击等六率禁卫军士,在皇帝临朝及出行时,负责侍卫。北周

  • 代州钱监

    铸钱机构。金世宗大定十八年(1178)置,以震武军节度使李天吉、知保德军事高季孙监铸大定通宝,所铸钱质次不能用,改任工部郎中张大节、吏部员外郎麻珪监铸。十九年铸钱成。次年改名阜通监。

  • 司牧

    官吏泛称。《左传·襄公十四年》:“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以牧羊喻治民,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