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仗司
官署名。明洪武时于各王府置仪卫司,掌侍卫仪仗。建文(1399—1402)时改称仪仗司。成祖初复旧制。详见“仪卫司”。
官署名。明洪武时于各王府置仪卫司,掌侍卫仪仗。建文(1399—1402)时改称仪仗司。成祖初复旧制。详见“仪卫司”。
官署名。元朝军府。秩从三品,统军五千以上。置达鲁花赤、万户各一员,俱从三品; 副万户一员,正四品。
司法官考试机构。北洋政府置,设委员长一人,由司法次长充任。典试委员八人(半数常任),由司法总长遴选,临时呈请大总统派充。监试委员人二,由司法总长遴选派充。再试分笔试与口试,笔试及格后进行口试。笔试用两
官名。①十六国后赵置,前燕及北魏沿置。为领兵武职。② 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508)置,四宁将军之一,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十二班,相当于镇南将军。
官名。清朝左、右翼宗学之职官。协助总管办理宗学事务。左、右翼各设八人,食八品俸,以宗室中分尊年长者引见补授。
官署名。职掌不详。汉《巴郡太守张纳碑》有献曹史。
官名。即太子右司御率。
明清宗人府宗令之别称。以其掌皇九族之属籍,故名。又称“大司戚”。
官署名。亦称中藏府、中黄藏府,掌管皇室财物。《汉书、王莽传》: “时省中黄金万斤者为一匮,尚有六十匮。黄门、钩盾、臧府、中尚方处,各有数匮。”东汉少府属官有中藏府令,秩六百石,掌中币帛金银诸货物,有丞
官名。北魏等置,从六品上,为中军将军的属官。见《魏书·官氏志》。
文书名。清朝官兵向兵部领取马匹之凭证。清制,扈从皇帝出巡之官兵例由兵部发给马匹,应领者首先赴兵部预领此单,然后持单至放马处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