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制司员外郎
官名。即“仪制清吏司员外郎”。
官名。即“仪制清吏司员外郎”。
汉时南匈奴武官名,属左大将,掌领兵。《后汉书·孝顺帝纪》:“三月,使匈奴中郎将王稠率左骨都侯等击鲜卑,破之。”
官名。《周礼》秋官之属有司仪上士八人,中士十六人,掌接待宾客,摈相礼仪。《唐六典·鸿胪寺》说:“汉大鸿胪有治礼郎,后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置司仪官。北齐鸿胪寺统司仪令。后周司仪上士一人,中士二人
官名。北魏等置,从六品上,为中军将军的属官。见《魏书·官氏志》。
见“大都柴炭局”。
参见“十明将军”。
见“横班”。宋初武臣本官阶。见“横行”。
官名。渤海国官,文籍院次官。
官署名。南齐置,掌宫城管钥。其长官称丞。见《南齐书·百官志》。
①接受委命。《仪礼·聘礼》: “众介皆逆命,不辞。”郑玄注: “逆,犹受也。”②拒受君命。《左传·昭公四年》: “庄封惟逆命。”
武官名。明代后期,五军、神枢、神机三大营各有佐击将军二人,每一佐击将军统领一个城守营,地位在游击将军之下,简称佐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