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农林部

农林部

官署名。南京临时政府置实业部,北洋政府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分置农林、工商两部。农林部管理全国农林行政事务,以总长、次长为正副长官。部内除总务厅外分设农务、垦牧、山林、水产四司。各司以司长为主官,下设佥事、主事等,分理司事。次年又与工商部合并为农商部。国民党政府时期,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行政院成立时分置农矿、工商两部,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合并为实业部,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复改为经济部。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又将农林行政从经济部划出,成立农林部,部内分设总务、农事、农村经济、林业、渔牧五司。设部长一人,综理部务;政务次长、常务次长各一人,辅助部长处理部务;参事二至四人,撰拟本部的法案命令;秘书三至五人,分掌部务会议及长官交办事项;司长五人,分掌各司;科长十二至十八人,科员八十至一百二十人,承长官之命令,办理各科事务。技监一人,技正十人,技士十四人,技佐十至十五人,会计主任、统计主任各一人,承长官之命,分理各种事务;因事务上必要得聘用顾问及专门人员,并得酌用雇员。部的直辖机关有垦务总局。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三月二十一日修正公布《行政院组织法》的规定,农林部撤销。

猜你喜欢

  • 拾遗

    ①官名。唐武则天垂拱元年(685)始置左、右拾遗各二员,分隶门下、中书两省,掌拱奉讽谏。从八品上,为士人清选。宋初多出领外任,不专任谏职。太宗端拱元年(988),改正言。南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

  • 乐正

    官名。①乐官之长。相传尧时已置。春秋战国沿之。分大、小乐正。属员有太师、瞽工等。《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昔有仍氏生女”,“乐正后夔取之”。《吕氏春秋·孟春》:“命乐正入学习舞。”高诱注:“乐正,乐官

  • 圆明园总管事务大臣

    官名。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在北京西直门外海淀建圆明园以赐雍亲王,雍亲王即位为雍正帝后,续有增修,包括圆明园、万春园与长春园,故又称圆明三园。主官为总管事务大臣,无固定员额。所属有郎中、主事

  • 分守

    官名。明朝用称武官独镇一路者。多以副总兵,参将等充任。武职差遗名。《明史·职官志五》说:“独镇一路者为分守。”即担任一路防务的长官,一般由参将充任。

  • 昆台令丞

    官名。汉武帝时改甘泉居室为昆台,详见“甘泉居室令丞”。

  • 御用监外监把总

    明朝宦官,详见“御用监里监把总”。

  • 升舍

    宋朝学校逐舍升补制度。神宗熙宁四年(1071),太学行三舍法,学生由外舍升补内舍,由内舍升补上舍。后武学、宗学亦行此制。参见“三舍法”。

  • 鹰扬郎将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骠骑将军置,鹰扬府长官,置一员,正五品。唐高祖武德元年(618) 改为军头,升正四品下。官名。隋置,为府兵将领。隋改骠骑为鹰扬郎将,正五品;改车骑为鹰扬副郎将,从五品。

  • 三十六苑

    三十六苑即三十六牧马场,古代养鸟兽的地方称苑,故称牧马处(场)为苑。《汉书·景帝纪》:“(中六年)六月,匈奴入雁门,至武泉,入上郡,取苑马。”注:“如淳曰:《汉仪注》太仆牧师诸苑三十六所,分布北边、西

  • 普通检定考试

    国民党政府检定考试的一种。见“检定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