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设之官职。又指官职禄位。《左传·文公六年》: “委之常秩。”
参见“内朝”。
即“御前忠佐军头引见司”。官署名。宋置,见“御前忠佐军头引见司”。
官名。春秋时楚、吴、邾等国置。楚国或称“大阍”。守门小吏。《左传·昭公五年》:“(楚子曰)若吾以韩起为阍, 以羊舌为司宫, 足以辱晋, 吾亦得志矣。”《襄公二十九年》吴
官名。秦置治粟内史,掌国家钱谷财货等财政收支、汉初沿置,至景帝后元年 (前143)更名大农令。省称“大农”。秩中二千石,有两丞。武帝太初元年 (前104) 更名大司农。属官有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
武职土官名。清制,秩从五品,甘肃地区置二人:平番县、洮州各一人。
官名。南朝梁、陈置,为边远州属官,有以侯爵担任者。见《梁书·张缅传》、《陈书·岳阳王叔慎传》。
官署名。辽朝置,为北面官。东征高丽、 女直等国时临时设置, 总领东征军事。
见“军巡院”。
武官名。后唐置,见《资治通鉴·后唐纪三》“明宗天成元年”条,为蕃汉马步军的统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