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卒长

卒长

官名。① 周朝设。为下级武官,又称“连长”。《管子·小匡》: “二百人为卒,连长率之。”《轻重乙》: “兵接弩张,谁能得卒长者,赐之百金。”又《周礼》夏官之属,军制百人为卒,其长官为卒长,上士爵。②太平天国军中及地方之职官。又名“管长”、“营长”。起义之初即仿古制设。军队基层编制为两,四两为一卒,五卒为一旅。每卒设卒长一人,以前、后、左、右、中和一、二、三、四、五编营系衔。其前、后、左、右、中与所在旅番号同,一、二、三、四、五则用以区别五个卒长。如“前二军右营后营后一卒长”,右营指所在师,后营指所在旅,后一指后营旅帅属下一卒长。另有职同卒长,数不可考。地方以一百零五家(一说一百家)为一卒,设卒长一人为乡官,由地方推举。专司一卒民事、赋役和征兵事,然不如军中位尊。


官名。周置,掌管一百兵卒。《周礼·夏官·司马序官》:“百人为卒,卒长皆上士。”

猜你喜欢

  • 呈稿

    文书名。上行文。清朝内务府所属各单位呈送府堂核办的文稿。主要内容有: 呈报、呈领各处庄头、园头交过地租、杂差银两及拖欠银两情况; 呈报、发放和奏销官员、兵丁、杂役、孀妇等米石、银两等。

  • 司空少卿

    官名。北魏置。《魏书·官氏志》: “(孝文帝太和十五年,491)又置司空、主客、太仓、库部、都牧、太乐、虞曹、宫舆、复育少卿官。”太和十七年定为三品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无此职。

  • 寺互狱

    诏狱名。西汉武帝时置,属中尉。寺互掌官府门禁。寺互有狱,以拘系犯人,以寺互令及丞主管之。王温舒为中尉,穷治奸滑,大都收系于都船与寺互两狱,见《汉书·王温舒传》。东汉废。

  • 蕃书译语

    官名。唐朝中书省置十人,为翻译人员。杂任职名。唐置,属中书省,员额十人,掌翻译外国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 左补阙

    官名。唐武则天垂拱元年(685)始置,员二人,从七品上,掌供奉讽谏,隶门下省。天授二年(691)增至五人,其后除授颇为杂滥,有“补阙连车载”之讥。宋初多出领外任,或兼领别司,不专任谏职。太宗端拱元年(

  • 苑马寺卿

    官名。明朝苑马寺长官。一人,从三品。掌本寺所领六监二十四苑之马政,而听于兵部。

  • 马亚

    官名。殷商置。武官。参与商朝对外族的征伐,及王室田猎活动。《殷虚文字甲编》第三九一三片:“壬戌卜, 贞, 马亚呼执。《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第四七七四片: “贞,其令马亚

  • 官属

    官僚属吏。《周礼·天官·大宰》: “以八法治官府,一曰官属,以举邦治。”郑玄注: “官属,谓六官其属各六十。”属吏、下属官吏。《周礼·天官·大宰》:“以八法治官府;一曰官属。”注:“官属,谓六官其属。

  • 牧养上监

    见“牧养监”。

  • 公门

    衙门、官署。唐代韦应物《答崔都水》诗:“甿税況重叠,公门极熬煎。”《建中靖国续灯录七惠南禅师》:“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