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南司

南司

① 御史中丞别称。南北朝时称御史台为南台,御史中丞为台中长官,故名。《宋书·江淹传》:“以本官兼御史中丞,时明帝作相,因谓淹曰: “君昔在尚书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宽猛能折衷; 今为南司,足以震惊百僚。”② 唐朝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通称。时三省共议国政,其署皆设在宫禁南,故名。亦称“南衙”。《旧唐书·宋申锡传》: “谋反者适宋申锡耳,何不召南司令议? ”


1、指御史中丞。南北朝时御史台在尚书省南,称南台,御史中丞是御史台的长官,称其为南司。《通典·职官六·中丞》:“自齐梁皆谓中丞为南司。”《梁书·江淹传》明帝谓江淹曰:“君昔在尚书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宽猛能折衷;今为南司,足以震肃百僚。”

2、指宰相官署。唐朝以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共议国政,为宰相职务,三省皆在大内南面,所以叫南司,又叫南衙。《旧唐书·宋申锡传》:“谋反者适宋申锡耳,何不召南司会议?”

猜你喜欢

  • 典马令

    官名。北魏置。《魏书·长孙肥传》: 长孙安都“显祖时,为典马令。”

  • 理刑进士

    明朝任官制度中的一种试职。新科进士被分配到都察院熟悉政务,理刑半年,然后实授御史,故名。正德(1506—1521)后规定新科进士不得除风宪,遂革去此制。

  • 河泊所大使

    官名。元明都设河泊所,掌收渔税。其长官为大使、副大使。见《明史·职官四·河泊所》,参看“河泊所”条。

  • 蛮夷长官司

    见“长官司”。官署名。元始置于西南少数民族诸溪洞,秩如下州。设达鲁花赤、长官、副长官,参用其土人为之。明制于长官司之外,另有蛮夷长官司,设长官一人,正六品;副长官一人,从七品。又有蛮夷官、苗民官及千夫

  • 云州宣谕招抚使

    官名。又称云州管内宣谕招抚使。辽圣宗统和四年 (986) 以节度使韩毗哥、翰林学士邢抱朴充任,抚慰山西州县。

  • 奚部长

    奚王有时亦称奚部长。

  • 昭毅大将军

    官名。金代武散官正四品中称昭毅大将军。元代武散官正三品中称昭毅大将军。见《金史·百官一·武散官》、《元史·百官七·武散官》。武散官名。金始置,秩正四品中。元沿置,升秩为正三品。

  • 太弟左卫率

    参见“太弟中卫率”。

  • 都官侍郎

    官名。魏晋南北朝尚书都官郎之资深勤能者可转侍郎。隋初定置为刑部(都官)都官司长官,员二人,正六品上,文帝开皇三年(583)升从五品。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名都官郎。唐高祖武德三年(620)改置都官郎

  • 乡亭翁主

    外命妇名。汉代诸王女均封乡亭翁主, 仪服同乡亭候。简称“翁主”或“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