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大理丞

大理丞

官名。亦称大理寺丞。北魏或有其名。北齐置为大理寺属官,七品。隋朝置二员,正七品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为勾检官,与大理正分判狱事。唐朝置六员,从六品上,掌分判寺事,正刑之轻重;一丞断事,诸丞共同参议签押。北宋初,尚有定员,与大理正、评事分掌断狱,其后因择他官明法令未常参者兼任,谓详断官;本官遂为寄禄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置推丞四员、断丞六员,左断刑则丞议之,右治狱则丞专推鞫; 正缺以丞补,丞缺以评事补。南宋高宗绍兴(1131—1162)初减为二员,正八品,诏与大理正并堂除。辽、金皆置,金海陵王天德二年(1150)汉人始设六员、契丹设四员,从六品。明洪武十四(1381)左、右寺各置一员,正六品,位寺正上,二十二年置三员,正五品,与少卿协助大理卿掌审谳平反刑狱之政令。清朝左、右寺各置,初制满员正四品、汉员正六品,顺治十六年(1659)并定为正六品,康熙六年(1667)升正五品,九年仍定正六品,满洲、汉军、汉俱各一员,掌核内外刑名,质成长官,参纠部谳,康熙三十八年省满寺丞员,高宗乾隆十七年(1752)改左、右寺正为寺丞。

猜你喜欢

  • 虎门学士

    官名。北周置虎门学,是教授贵胄子弟的学校。设虎门学士以执教。

  • 宝昌局

    官署名。清朝江西之铸钱局。顺治四年(1647)置局。雍正七年(1729)改今名。设监铸官一人,以南昌府同知充任。掌理本省鼓铸事宜。

  • 中卫大夫

    官名。宋徽宗政和二年 (1112) 置,为武臣及内侍阶官,取代旧武阶官引进使及内侍阶官宣政使,从五品。金朝为内侍阶官,二十五阶之第九阶,从五品下。元朝沿置,十四阶之第四阶,正四品。明洪武四年 (137

  • 海军副大臣

    官名。清末海军部副长官。宣统二年(1910)设。军阶副都统,正二品,或协都统,从二品。佐海军大臣管理全国海军行政事宜。民国改称海军次长。清末置,为海军部的副长官。见“海军部”。

  • 都大提举疏濬黄河司

    官名。宋置,为转运使、转运副使的兼职,掌修河防之事。《宋史·河渠志二》载:“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始置疏濬黄河司。……将自卫州(治所在今河南省汲县)濬至海口,差范子渊都大提举,……官吏奉给视都水监

  • 南面朝官

    辽朝职官类名。辽得燕云十六州后,即逐渐完善南面官制,统治汉人。三省六部、台院寺监、诸卫、东宫之官,称南面朝官。

  • 安乐县公

    蜀后主刘禅降魏后的封号。县公,食邑为县的公。《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后主举家东迁,既至洛阳,策命之曰:惟景元五年三月丁亥,皇帝临轩,使太常嘉命刘禅为安乐县公。”

  • 太弟前卫率

    参见“太弟中卫率”。

  • 扞海将军

    官名。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 (508)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四班,拟伏波将军等号,大通三年 (529) 定制后,班阶略提高,拟光烈将军等号。

  • 会灵观判官

    宫观官名。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 置,以知制诰充任,杂压在太常少卿之上。仁宗皇祐五年 (1053) 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