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离董
官名。① 契丹各部统兵官,始见于契丹遥辇后期,一度成为实际执政官,各部夷离堇皆由本部望族中世选。辽太祖即位前曾为迭刺部夷离堇,立国后仍以夷离堇为各部之长。太祖时,迭刺、乙室、奚以外的小部族夷离堇改称令稳。太宗会同元年(938),升北、南二院(迭剌部析为二院)、乙室夷离堇为王。圣宗统和十四年(996),改诸部令稳为节度使。至道宗时,复有夷离堇之称。②辽石烈(相当于县)及弥里(相当于乡)长官,后者又称“辛衮”、“弥里马特本”。③从属于辽之女真、阻卜等部族亦有其官,统领本部兵马。
官名。① 契丹各部统兵官,始见于契丹遥辇后期,一度成为实际执政官,各部夷离堇皆由本部望族中世选。辽太祖即位前曾为迭刺部夷离堇,立国后仍以夷离堇为各部之长。太祖时,迭刺、乙室、奚以外的小部族夷离堇改称令稳。太宗会同元年(938),升北、南二院(迭剌部析为二院)、乙室夷离堇为王。圣宗统和十四年(996),改诸部令稳为节度使。至道宗时,复有夷离堇之称。②辽石烈(相当于县)及弥里(相当于乡)长官,后者又称“辛衮”、“弥里马特本”。③从属于辽之女真、阻卜等部族亦有其官,统领本部兵马。
官名。宋有此加官,散官无职事,而地位高于正职。见《宋史·职官九·检校官》。
清代太仆寺内部机构。左右司各设员外郎满州、蒙古各一人,主事满州、蒙古各一人,掌考核左右二翼马厂马匹之数而计其功过。属官有笔帖式五人,司书一人。
服饰名。指帝王所赐之官服。始于周朝。周之官秩,自一命至九命,分为九等。各视其命之数,有一定之制。故将天子按诸侯、大臣爵秩品位所颁赐之制服,谓之命服。《国语·晋语四》:“君以天子之命服命重耳,敢有安志。
①太师、太傅、太保合称。北魏始有此称,位上公,居二大、三公上。名为辅导天子之官,位极尊而无具体职掌。北齐因之,后主时为激赏人心,增员而授,不可胜数。北周改称三公。隋、唐仍称三师,为赠予德高望重元老大臣
官署名。元置,属詹事院。设官有提点、大使各一人。
官署名。清宣统元年(1909)设于军谘处,三年改隶军谘府。掌军事测绘、制图等事宜。置厅长一人,辖第一、第二、第三等三科及测地、制图二局。
官名。明置,为六科给事中的副长官。秩从六品,每科左右给事中各一人。清初废。参见“六科”。
官名。同“左一护军府护军”。
官名。金朝置,属宫师府。位在司经之下,掌经史图籍、笔砚等事。秩正九品。
官名。梁少府卿所属机构有纸官,为造纸的作坊。置令及丞为正副主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