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属寺大令
官名。渤海国官,宗属寺长官。
官名。渤海国官,宗属寺长官。
官名。又称“都司工”。都邑的司空官。战国置。《墨子·号令》: “诸吏卒民,非其部界而擅入他部界,辄收以属都司空若侯”。《杂守》: “都司空,大城四人”。《古玺汇编》第八五号战国齐国官印: “平阴都司工
官名。南朝宋置,东宫属官。见《宋书·符瑞志》。
即“彰愍宫南面行宫都部署司”。
清朝捐纳事例之一。乃加捐诸名目之合称。捐纳官或非捐纳官,于序补之本班上输资若干,使班次较优,铨补加速,故有此称。乾隆 (1736—1795)以前,正途铨补不甚壅滞。道光 (1821—1850) 中始增
见“承宣布政使司”。官署名。明清设置,其全称为承宣布政使司。见“布政使”。
赴官任职。《商君书·定公》:“天子则各主法令之,皆降受命,发官。”
明朝内府所属机构。隶内官监。与石作、瓦作、土作等负责营造宫室、陵墓等事。
官名。清代都察院监察御史中有专管巡视农事的,称巡农御史,见《清史稿·职官二·都察院》。专差御史名。清雍正间置,员额一人。后省。
参见“理藩部左侍郎”。
官名,三国魏置,兼行御史大夫事,掌察举非法。《三国志·魏书·袁涣传》:“魏国初建,为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