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封爵

封爵

(1)分封制时代授予贵族的爵位。有侯、田、男、卫诸称,合称诸侯。诸侯之下有大夫,大夫之执政者称为卿。参见“分封制”。(2)官僚制度形成以后授予官员或贵族的爵位。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废除,封建性的官僚制度形成,其时的封君与侯,与分封制下的诸侯不同,他们仅食封地的租税,封地上的行政事务则由朝廷设官管理。仅汉初的诸侯王被赋予封国的行政管理权。自汉景帝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后,此种行政权即收归朝廷。三国以后,虽沿用王、公、侯、伯、子、男为封爵之名,但已不具有分封制时代王、公、侯、伯、子、男的意义。隋唐以后又实行虚封之制,凡封爵均冠以历史上的地名,所谓食邑若干户也是虚的,只有加上食实封若干户始由朝廷发给相当于若干封户的税收的禄廪。

猜你喜欢

  • 国货调查委员会

    工商部直属机构。国民党政府工商部为提倡国货,会同各部院会组织国货调查委员会。依照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六月二十九日公布的《国货调查委员会组织章程》规定,各部院会应各派定负责代表一至二人为本会委员

  • 皮作

    宫廷作坊名。清置,属内务府广储司。掌熟洗皮张并制作镫、宝盖、缨络等物。设司匠、领催六人,各种匠役一百七十七人。

  • 中部仓丞

    官名。南朝梁司农卿所属中部仓长官。

  • 家伯

    周朝称卿大夫家臣之长。别称“家宰”。《诗经·小雅 ·十月之交》: “家伯为宰。”

  • 铨叙部

    官署名。民国时国民政府置,属考试院,掌管全国文官、法官、外交官、公务员及考取人员的铨叙事项。设部长一人,总理部务,政务次长、常务次长各一人辅之。所属有秘书处、登记司、甄核司、育才司及审查委员会。官署名

  • 夷离堇

    官名。辽置,初为契丹军事首领,始置于遥辇时期,由本部望族中世选,以领兵作战为其主要职责。其后权力逐渐增大,成为部族的政治、军事首领,太祖耶律阿保机即位前即曾为迭刺部夷离堇。辽建国后,夷离堇由朝廷从本部

  • 功勋加一等

    参见“功勋制度”。太平天国勋位名。见“勋位(1)”。

  • 代令

    官名。北魏初置,属代尹,掌京县之政令。

  • 司驭寺正卿

    官名。见“司驭寺”。

  • 南外库

    官署名。宋朝卫尉寺所属机构,掌收藏兵器。官库名。见“内弓箭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