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将军府

将军府

1、指将军的治所和幕府。汉朝将军位比公者四: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汉制,位同公者开府,府员有长史、司马各一人,秩千石,司马主兵,如太尉。从事中郎二人,六百石,取参谋议。掾属二十九人,令史及御属三十一人。大将军领兵营五部,部置校尉一人,比二千石,军司马一人,比千石。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比六百石。曲下有屯,屯长一人,比二百石。又有军假司马、假候为副。还有外刺、刺奸等。其后,历代多沿置。

2、民国三年,袁世凯置将军府,直属大总统,名义上为最高军事顾问机关,设将军若干人,以陆海军上将、中将任之,其实是承大总统之命,会议军政,校阅军队,特任上将军一人管理府中事务。不久即废。


官署名。北洋政府于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六月三十日下令裁撤各省都督, 七月十八日公布《将军府编制令》,在京师设置将军府,直属于大总统,作为最高军事顾问机关。设上将军和将军,员额均不固定,由大总统于陆、海军的上将或中将中特任。上将军和将军承大总统之命,会议军务,检阅陆海军,或派驻各省, 组织将军行署,督理军务。留在京师将军府的多冠以威字为称,如段祺瑞称建威上将军,蔡锷称昭威上将军。派往各省的将军,其名号多冠以武字为称,如江苏的冯国璋称宣武上将军,安徽的倪嗣冲称安武上将军,派在东三省的另冠镇字为称,如奉天的张锡銮称镇安上将军;各省以文官(巡按使)兼充督理军务的,则只加将军衔。管理将军府事务者, 即以“管理将军府事务”为称,由大总统特任上将军一人充任。府内置事务厅,设厅长一人,事务员四人,参谋、训官各四人,秘书、书记各二人。另有参军若干人,由大总统任命,位次将军。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元旦, 临时执政段祺瑞下令撤销将军府,但将军名号仍旧沿用。

猜你喜欢

  • 佽飞中大夫

    官名。北周置。《隋书·窦荣定传》:“(荣定)从武帝平齐,加上开府,拜前将军、佽飞中大夫。”其下设佽飞右旅下大夫以佐其职。正五命。官名。西汉置左弋,武帝时改为佽飞,掌射猎。北周置佽飞中大夫,正五命,府属

  • 兰台

    ①西汉宫中收藏图书档案之处,由御史中丞掌管。东汉以来御史中丞出为御史台长官,遂成为御史台的别称。②东汉置兰台令史掌书奏及印工文书,班固任其官,受诏撰史。后世因用作史官的别称。③即“秘书省”。高宗龙朔二

  • 钱帛司

    官署名。辽朝和金朝初期均置。辽为南面官,掌钱币铸造等事。金太祖天辅七年 (1123) 以平州为南京,以钱帛司为三司。太宗天会九年 (1131)又置于黄龙府,设都管勾等官。官署名。辽于长春路、辽西路、平

  • 民曹尚书

    官名。西汉成帝时置,属尚书令,为四曹 (一说五曹) 尚书之一。东汉沿置,为六曹之一,秩六百石。其职掌说法不一。《后汉书·百官志》本注以为主凡吏上书事; 刘昭注引蔡质《汉仪》则称,民曹尚书典缮治功作,监

  • 金沟闸提领

    官名。宋代于汴河、蔡河、广济河、金水河、御河均置闸,金代于高良河、白莲潭、漳河亦置闸,均见于《河渠志》,但其设官与否不得而知。元代则于会通河置有金沟闸提领,见《元史·河渠志一》。

  • 亲信都督

    官名。北魏末尔朱荣置,东魏高欢父子沿置。统领主帅左右的侍卫。选工于骑射者为之。见《北齐书·神武纪上》、《斛律金传》。

  • 中顺大夫

    官名。金朝置,为文散官,以授正五品下文官。元沿置,改正四品文官,宣授。明朝亦置,为正四品文官,初授。官名。金代文散官正五品下称中顺大夫,元代升为正四品,明代为正四品初授之阶。见《金史·百官一·文官九品

  • 麟台监

    官名。即秘书省长官秘书监,唐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改,中宗神龙元年(705)复名秘书监。参见“秘书监”。官名。见“麟台”。

  • 少宗

    官名。同“小宗人”。周朝置。大宗副贰,掌宗庙祭祀。《逸周书·尝麦》: “少祝导王,亚祝迎王,降阶即假于大宗、少宗、少秘于社,各牡羊一牡豕三。”

  • 天佑殿大学士

    官名。明末李自成农民军政府于崇祯十七年(1644) 正月置。以牛金星任,成为文官之首,实握宰相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