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少监

少监

官名。①隋朝至明朝各代省、台、监部分官署次官通称。隋炀帝大业三年(607)于殿内省、秘书省、太史监、将作监、少府监置; 五年都水监加置。唐朝多所沿置,并改殿内为殿中、太史为司天台,内侍省新置,都水罢。北宋初除司天少监外,皆为四品寄禄官; 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改司天少监为太史局丞,秘书省、殿中省、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等少监皆为职事官。辽、金多沿置,辽朝秘书、太府、少府、将作、都水诸监皆置,金朝秘书、司天台、太府、少府、军器、都水等监亦置。元朝有因有革,都水、行都水监,光禄寺尚食监、阑遗监、艺文监等置。明朝初年司天监、回回司天监置,后改钦天监。宦官十二监各置左、右少监。② 元朝部分官署属官。储政院詹事院典用监、典医监、典牧监、典宝监,储政院徽政院甄用监、掌医监等,及太府监、少府监、度支监、利用监、中尚监、章佩监、经正监、秘书监、司天监等皆置。

猜你喜欢

  • 区指导员

    官名。国民党政府置于区署,员额二至五人,在区长之下,分掌民政、财政、建设、教育、军事等事项,由区长甄选训练合格人员中遴请县政府委派。若地方财力不足,得以一人兼任数职,而军事指导员则须由区国民兵队队附兼

  • 悉编掣逋

    官名。吐蕃官,即都护,置一人。

  • 经途尉

    官名。北魏置于京师洛阳各处,分属六部尉,负责京师治安管理。初职任较轻,宣武帝永平四年 (511),定为从九品。北齐亦称行经途尉,京师邺城共置三十二行经途尉,分隶于邺、临漳、成安三县,从九品。

  • 黄藏署丞

    官名。即黄藏丞。

  • 长信寺少卿

    官名。元置,为长信寺的佐官。见“长信寺”。

  • 崇仪副使

    官名。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置,属西班诸司使。多不领本职,仅为武臣迁转之阶。真宗咸平元年(998)定为同七品,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改从七品。徽宗政和二年(1112)重定武臣阶官,

  • 履工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冬官府司皮下大夫履工中士佐官,正一命。

  • 司烜中士、下士

    官名。《周礼》秋官之属有司烜氏下士六人,掌管用阳燧向日光取明火,用镜子向月光取明水,以供给祭祀用的明齍(用明水洗涤后祭祀所用的谷物)、明烛、明水。国家有大事,供给竖立在门外和门内的大烛。修治京城与军旅

  • 起居注

    官名。掌侍从皇帝起居,记录其言行。周代由左史右史负责记录,汉代由宫中女史记录;晋由著作郎兼任;北魏始置起居令史,又别置修起居注二人;隋朝在内史省置起居舍人二员;唐宋在门下省置起居郎,在中书省置起居舍人

  • 䆃官署

    官署名。 即导官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