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右选员外郎
官名。见“尚书右选郎中”。
官名。见“尚书右选郎中”。
官名。北齐置,为临漳县二尉之一,辖九行经途尉。九品上。
官名。隋文帝开皇六年(586) 始置,为民部度支司次官,炀帝大业三年(607)改置承务郎。唐朝复名员外郎,员一人,从六品上,隶户部(度支、司元)。高宗时曾随本司改名司度员外郎,寻复旧。五代因之。北宋前
官员或使臣外出时持有皇帝授与的节杖,以示其威权。魏晋以后,军事长官出征或出镇时,加持节即可杀无官位之人,在军事行动中享有诛杀二千石以下官员的权力。大臣出使出巡或代表皇帝参加祭吊时,亦持节,以示权位与尊
宋朝宫观官名。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置,掌修建景灵宫之事。后用为祠禄官。
官名。北齐太庙署令所属,掌五郊群神事。
武职土官名。清制,贵州省置二人:贵阳府、思南府各一人。
官名。见“孔目”。
官名。辽朝置。北面官,南大王院官员,在南院司徒下。
官名。殷朝置。《甲骨文合集》第二七九三九片: “庚申贞,其令亚走马。”
官署名。隋朝内侍省所统,置典御及丞各二员,皆用宦者,掌御膳; 炀帝大业三年 (607)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