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尚书郎

尚书郎

官名。西汉武帝时常以郎官供尚书署差遣,掌收发文书章奏庶务,后渐成定制,成为中朝常设官职,员四人,一主匈奴单于营部,一主羌夷吏民,一主户口垦田功作,一主钱帛贡献委输,分隶诸曹尚书。东汉置三十六员(或说置三十四员、三十五员),分隶尚书台六曹尚书,分曹治事。百官章奏由八座收纳后,由尚书郎启封,面奏皇帝,事之轻重,可自酌情决定,并解答皇帝的质疑。皇帝成命经八座传达后,由尚书郎代拟诏令下达。其官缺,从三署郎中选年不满五十之孝廉,诣尚书台考试,每缺一郎试五人。初上尚书台任职称守尚书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一说初上台称守尚书郎,满岁称尚书郎中),三年称侍郎,统称尚书郎。秩四百石,秩轻而职显权重,升迁颇速。其出任外官,初补县长,章帝后得补千石县令,甚至有赐迁二千石刺史者。魏、晋出居外朝,为尚书省诸郎曹长官,隶列曹尚书,分曹执行政务,奏对拟诏之职则移归中书。其职清美,凡政事须议者先由其立意,文书庶务则由令史、书令史等属吏处理。亦称尚书郎中,资深勤能者可转侍郎,或冠以朝名,皆可统称尚书郎。三国魏置殿中、吏部、驾部、金部、虞曹、比部、南主客、祠部、度支、库部、农部、水部、仪曹、三公、仓部、民曹、二千石、中兵、外兵、都兵、别兵、考功、定课、都官、骑兵二十五郎。西晋罢农部、定课,增直事、屯田、左士、右士、运曹,分民曹、中兵、外兵为左、右,分主客为左、右、南、北,凡三十五曹,设二十三郎分领之,或一曹数郎,或数曹一郎。东晋几经省并,最后唯置殿中、祠部、仪曹、吏部、比部、左民、驾部、度支、金部、仓部、库部、中兵、外兵、三公、都官十五郎。南朝宋、齐定置二十郎: 吏部、删定、三公、比部隶吏部尚书; 祠部、仪曹隶祠部尚书或尚书右仆射; 度支、金部、仓部、起部隶度支尚书;左民、驾部隶左民尚书; 都官、水部、库部、功论隶都官尚书; 中兵、外兵隶五兵尚书。梁增三郎: 虞曹、屯田隶左民,骑兵隶五兵。陈省二郎,或说为骑兵、虞曹。自晋以后,多不直接向皇帝奏对,其章奏由中书、门下转呈代奏,至梁始可不经转呈,径上皇帝。魏、晋、宋六品,梁吏部郎十一班,诸曹侍郎六班、郎中五班,陈皆四品、六百石。北朝可直接向皇帝奏报本职政务。北魏前期尚书省诸曹皆置尚书为长官,下设郎及令、长、给事中等员。孝文帝太和(477—499)改制后,复以尚书郎为诸郎曹长官,分隶六曹尚书。太和十七年定郎中五品上,郎从五品中,二十三年皆称郎中,六品,仍可通称为郎。西魏置尚书十二部: 吏部、民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计部、膳部、驾部、蕃部、宾部、虞部,各设郎中为长官,或说亦置尚书。北齐置郎曹二十八,郎中三十员: 吏部(二员)、考功、主爵郎中隶吏部尚书;殿中、仪曹、三公(二员)、驾部郎中隶殿中尚书; 祠部、主客、虞曹、屯田、起部郎中隶祠部尚书; 左右中兵、左右外兵、都兵郎中隶五兵尚书; 都官、二千石、比部、水部、膳部郎中隶都官尚书; 度支、仓部、左右户、金部、库部郎中隶度支尚书,六品。隋初改称侍郎,炀帝复称郎,为二十四司长官: 选部、主爵、司勋、考功隶吏部尚书; 人部、度支、金部、仓部隶民部尚书; 仪曹、祠部、主客、膳部隶礼部尚书;兵曹、职方、驾部、库部隶兵部尚书; 宪部、都官、比部、司门隶刑部尚书; 起部、屯田、虞部、水部隶工部尚书。然多冠以司名,不常有单称尚书郎者。从五品。唐朝定称郎中,冠以司名。历代因之。


官名。东汉尚书分曹办事,担任曹务的称尚书郎。初上台称守尚书郎,中岁满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见《后汉书·百官志》。《后汉书·徐防传》:“防少习祖父学,永平中,举孝廉,除为郎。防体貌矜严,占对可观,显宗异之,特补尚书郎。”其后,魏晋南北朝、隋皆沿置,职事不尽相同。

猜你喜欢

  • 检校太师

    官名。宋设此官,为散官,无职事;而地位高于正职。见《宋史·职官九·检校官》。

  • 广武将军

    官名。三国魏、西晋、十六国前燕、前秦、西秦及南朝宋、北魏皆置。为名号将军中地位较高者。南朝宋时为五武将军之一。三国魏、晋、南朝宋四品。北魏韩秀任职时,为皇帝所亲任,随侍左右,并掌机密。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 乐探

    教坊司所属小吏,掌管僧道官妓。关汉卿《谢天香·楔子》:“小人张千,在这开封府做着个乐探执事,我管的是那僧尼道俗,乐人迎新送旧都是小孩该管。”宋、元皆置教坊。见《宋史·职官四·太常寺·教坊》、《元史·百

  • 常侍郎

    官名,汉置,掌常侍皇帝左右,唯诏令所使。《汉书·东方朔传》:“舍人所问,朔应声辄对,变诈锋出,莫能穷者,左右大惊。上以朔为常侍郎,遂得爱幸。”官名。战国时秦国设置。董说《七国考》引《物原》说:“诸官称

  • 医待诏

    官名。汉代少府所属太医令之下的御医之一,见《汉书·董贤传》。

  • 守中书令

    官名。官阶低于官职加“守”字。辽朝守中书令为加给官员的尊称,非实任。元世祖中统三年(1262),真金封燕王,守中书令。至元十年 (1273)立为皇太子,仍兼中书令,去“守”字。

  • 柏府

    即御史台。汉朝御史台(府)中有许多柏树。故称御史台为“柏府”或“柏台”。参看“御史台”条。

  • 司徒府

    官署名,即丞相府,为司徒(丞相)办公的官署。府门无兰,不设铃,不警鼓,言其深大阔远,无节限。西都丞相府有四门,东都丞相府只有东西两门;有听事大殿,殿西为王侯以下更衣并存放之所。国家每有大议,天子车驾亲

  • 点检文字

    官名。宋朝国史院属官,掌文字校对之事。

  • 王国三卿

    晋王国郎中令、中尉与大农合称。陆机曾任吴王郎中令,为王国三卿之一,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说:“帝曰尔谐,为王卿士,俯偻从命,奚恤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