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山西清吏司郎中

山西清吏司郎中

官名。简称山西司郎中。① 明清户部山西清吏司之主官。掌司事。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山西部郎中设,一人。宣德(1426—1436)中增设三人。南京户部山西清吏司亦设一人,皆正五品。清顺治元年 (1644) 沿设,汉郎中一人。满洲司官初不分曹,随堂官所派。后定制满、汉各一人。光绪三十二年 (1906)裁。②明清刑部山西清吏司之主官。掌司事。明洪武二十九年 (1396) 改山西部郎中设,一人。南京刑部山西清吏司亦设一人,皆正五品。清顺治元年 (1644) 沿设,汉郎中一人。满洲属官初不分曹,随堂官所派。后定制满、汉各一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裁。

猜你喜欢

  • 殿中侍郎

    见“殿中郎”。

  • 虞部郎中

    官名。① 西魏置,掌尚书省虞部曹。② 工部虞部司长官。唐高祖武德三年(620)由虞部郎改名,从五品上。高宗、玄宗时曾随本司改名司虞大夫、司虞郎中,寻各复旧。实闲简无事。五代因之。北宋前期为五品寄禄官,

  • 二十四掌

    官名合称。隋炀帝始置,为宫廷女官六尚局所领诸司官,二十四司、二十四典之佐。隋置掌言、掌簿、掌正、掌闱、掌籍、掌乐、掌宾、掌赞、掌玺、掌衣、掌饰、掌仗、掌膳、掌酝、掌药、掌饎、掌设、掌舆、掌苑、掌灯、掌

  • 工程处

    官署名 清朝太常寺所属机构。掌坛庙之修整、扫除事。由堂官酌委寺丞、博士、典簿、赞礼郎、读祝官等管理,无定员。光绪三十二年 (1906)裁。

  • 汉儿行宫都部署院

    即“汉人行宫都部署院”。官署名。辽置,亦称南面行宫都部署司,属南面朝官,为汉人参加契丹本部组织的机构。设官有汉儿行宫都部署、汉儿行宫副部署、知南面诸行宫副部署、同知汉儿行宫都部署事、同签部署司事、都部

  • 隆福宫卫候司

    官署名。设于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1294)七月,掌控鹤士。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改为卫候直都指挥使司。

  • 广东道

    官署名。明清都察院所属诸道之一。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设监察御史七人。南京都察院亦置,设监察御史三人。在本道之外协管刑部、应天府、在京虎贲左等八卫,及直隶延庆州、开平中屯卫。清顺治元年(1644

  • 门下书佐

    官名。汉朝置,为郡县属吏,即阁下所属书佐,掌文书缮写。三国沿之。晋朝特进、光禄大夫、卿、司隶校尉、太子二傅、县等皆置,员一人。南朝宋亦置。官名,汉置,又称閤下书佐、门下佐,位在门下掾史下,在小史上,掌

  • 警佐

    警察职名。北洋政府时期京师警察厅各处设警佐十二人,其地位次于警正;县警察所设警佐一至三人,得充警察分所所长。国民党政府于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设于县,掌全县警察事务,其地位相当于科长。

  • 僧纲司副都纲

    官名。明朝掌管各府佛教事务的官员,洪武十五年(1382)始设,一人,协都纲掌教事。未入流,无俸禄。清朝沿置,详“副都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