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使君
“刺史”的尊称。
“刺史”的尊称。
即“太子三校”。
官署名。北齐改相府外兵曹置。北魏后期至东魏,大丞相、相国等权臣用事,相府诸曹实掌国家政务,其外兵、骑兵曹掌全国军队机密政令,“总为诸军节度”。《北齐书·唐邕传》:天保元年(550),北齐代魏,遂罢相国
官名。三国魏诸州郡置为属吏,八品或九品。官名,三国魏置,为州郡属吏,掌门防。
郡门下吏名。东汉时为主记室的吏员,见《隶释》五《巴郡太守张纳碑》,位次于主簿。参见“郡主记室史”。
官名。北魏、南齐、北齐均置。北齐属门下省领左右局,协助领左右掌禁中诸事。员四人,从五品上。
官名。南朝梁置,韦粲曾任此职。
知枢密院事简称。
官名。西魏、北周夏官府左武伯中大夫左旅贲率上士佐官,正二命。
宋铨选之制,凡选人初次获得保举状,称为破白。
宋代太学招补新生的方式之一。八行即八种品行。《宋史·选举志三》说:“崇宁五年(公元1116年)初立八行科。所谓八行者,即孝、悌、睦、婣、任、恤、忠、和”。八行又分为三等,孝、悌、忠、和为上等,睦、婣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