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殿前都点检

殿前都点检

官名。五代后周殿前司长官。因其兵精强,赵匡胤以此职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北宋初以其军权颇重,仅存其名,后不复置,而以殿前都指挥使为殿前司最高统兵官。辽朝殿前都点检司置为长官。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置为殿前都点检司长官,正三品,兼侍卫将军都指挥使,掌行从宿卫,关防门禁,督摄队仗,总判司事。


官名。五代后期,在殿前都指挥使之上增设殿前都点检,总领禁军,统帅出征各军。宋因宋太祖以此官称帝,故不设此官。辽代南面军官中有殿前都点检,掌管亲军。金代殿前都点检,掌亲军,总领左右卫将军、符宝郎、宿直将军、左右振肃、宫籍监、近侍等诸局署、鹰坊等,并兼任侍卫将军都指挥使,掌行从侍卫、关防门禁、督摄队仗等。见《文献通考·枢密院·殿前司》、《辽史·百官志四·南面军官》、《金史·百官二·殿前都点检司》。

猜你喜欢

  • 散公

    爵名。北魏中期置,位第三等,低于开国郡公。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499)定为从一品。爵位名。北魏置,秩从一品,地位在开国郡公之下,开国县侯之上。

  • 同佥通政院事

    官名。元置,为通政院的佐官,见“通政院”。

  • 御容殿閤门

    官名。金代东西京各有御容殿,设閤门各二人,掌享祀礼数、铺陈祭器。

  • 考功员外郎

    官名。隋文帝开皇六年 (586) 始置,炀帝大业三年(607)改考功承务郎。唐高祖武德三年(620) 复旧,员一人,从六品上,为尚书省吏部考功司副长官,位郎中下,分掌外官考课之事,太宗贞观(627—6

  • 驿站提调

    元代驿站的站官。大站设二、三人,地位在驿令之下;小站一般只设提领。由地方提调长官从本处站户中选任,只受部札,不给俸。

  • 师疑

    官名。新莽太子四师之一。始建国三年(后11)王莽为太子置师、友各四人,秩以大夫。以故大司徒马宫为师疑。官名,王莽为太子所置四师之一,俸同大夫,掌辅导。参看“师友”条。

  • 大仆正

    官名。西周众仆官之长。详见“太仆”。

  • 枢密分院

    元末官署名。枢密院分衙机构,掌地方军务,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后,设于卫辉、彰德、直沽、沂州等地。官署名。元末征讨农民起义,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以后,在卫辉(今河南省汲县)、彰德(今河南省

  • 行台尚书右丞

    官名。北魏置,东魏、西魏、北齐、隋、唐沿置。多省称为行台右丞。在行台内职掌同“尚书右丞”。隋、唐时诸道行台只设一丞,左、右任置。唐高祖武德九年(626)省诸道行台时罢。隋视从四品,唐为四品。

  • 代人令史

    官名。北魏道武帝天兴四年(401),复尚书三十六曹,曹置代人令史一人,由鲜卑人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