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汉军

汉军

(1)辽代概称汉人组成的兵丁。主要为五京乡丁,统于南枢密院,又有南京侍卫亲军马步军,设都指挥以统率之。(2)金汉军亦指汉人组成的军兵,驻于南京等十一要州及边镇三十八州。并订立签发汉人当兵的签军制度,每有战争则签取民家男丁,凡强壮者,尽取无异,曾激起人民强烈反抗。汉陵王时曾罢废诸路汉军之制,后又恢复。(3) 元汉军概指原金境汉人、契丹、女真等族组成的军队。其征调之制,或以贫富论:富家每户出兵一名,称独军户,贫家合二、三户出兵各一名,出兵之家称正军户,余为贴军户。或以男丁论:初以二十丁出兵一名,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 又规定十丁出一兵。或以户论:每二十户出兵一名。服役者均限在二十岁以上,满十五年后免役。出兵之家若是富商大贾,则又另征一人。叫“余丁军”。

猜你喜欢

  • 公台

    犹言公府、公位。台,官署名。太傅、司徒、司空、太尉皆为公。《后汉书·胡广传》:“自在公台三十余年,历事六帝……凡一履司空,再作司徒,三登太尉,又为太傅。”

  • 内厂

    官署名。又叫“内行厂”,“内办事厂”。明武宗时刘瑾专权,特在京城荣府旧仓地设立,由他直接指挥,从事镇压人民及反对他的官员,权力在东厂、西厂之上,两厂也在被监视之列。刘瑾死后废除。见《明史·刘瑾传》。

  • 国会秘书厅

    北洋政府时期国会参众两院的内部机构。设秘书长各一人。第一届国会参议院秘书厅分设文牍、议事、速记、公报、会计、庶务六科;众议院秘书厅分设议事、速记、文书,会计、庶务五科。

  • 司仪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 仿《周礼》司仪置,北周沿置。秋官府宾部中大夫属官,员一人,正三命。下设司仪中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参见“司仪”。

  • 积射将军

    官名。东汉初置,统兵,为杂号将军。西晋武帝太康十年(289)复置(一说三国魏时复置),领积射营,辖二千五百人,担当宿卫之任。员一人,四品。东晋沿之。十六国西秦亦置。南朝宋太宗泰始(465—471)以后

  • 都大提点坑冶铸钱

    官名。北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始置,资序同提点刑狱。后省。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复置,后又省。孝宗淳熙二年 (1175)再置。掌坑冶铸钱之事。参见“提点坑冶铸钱公事”。

  • 寺务司

    官署名。北宋置,掌京城大寺建筑修缮之事。设提点一人,以内侍充任; 监官一人,以三班使臣充任。初隶开封府,神宗熙宁八年 (1075),改隶三司。元丰 (1078—1085) 改制,改隶入内内侍省。哲宗时

  • 宗藩

    受分封的同姓皇族。《史记·太史公自序》:“(汉高祖)乃封弟交为楚王,爰都彭城,以强淮泗,为汉宗藩。”藩即屏卫之意。皇帝的同姓诸侯。《史记·太史公自序》:“(汉高祖)封弟交为楚王,爰都彭城,以强淮泗,为

  • 书写房

    官署名。明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李自成农民军入北京后改明中书房而置。职掌仍因袭明朝旧制。

  • 白衣三公

    “白衣三公”不是官名,意思是由平民而跃居三公之位。“白衣三公”的原文为“白衣为天子三公”,有人把它压缩为此,与官名混称。古代未做官的人称白衣,即后日的“布衣”,今日的“平民百姓”。《史记·儒林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