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河南尹

河南尹

官名。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39)置,为京都雒阳所在河南郡长官,设一员,二千石; 有丞一员,为其副贰。主掌京都事务,春行属县,劝农桑,振乏绝; 秋冬案讯囚徒,平其罪法; 岁终遣吏上计;并举孝廉,典禁兵。三国魏都洛阳,沿置一员,三品。西晋都洛阳,仍置为河南郡长官,一员,三品。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迁都洛阳,置河南郡,设为长官,第三品。隋炀帝大业三年(607)而豫州为河南郡置,一员,正三品; 以内史(通守)一员次之,改赞务为丞。唐玄宗开元元年(713)改洛州长史置,一员,从三品,通制府务,河南牧缺则行其事,为河南府实际长官,巡属县、劝农桑、观民风、录囚徒、阅丁口、考官吏、纠不法、举贤才,岁终更次入计; 天宝元年(742)改为东都尹。宋朝不常置,北宋前期为三品官。


官名,东汉置,为京都洛阳所在郡的长官,秩二千石,掌京都,典兵禁,特奉朝请。春行察属县。劝农桑;振救贫乏;秋冬审囚徒,平定罪法;年终派人向朝廷汇报,有丞一人,为之副。见《后汉书·百官四·河南尹》。三国魏都洛阳,置河南尹,三品。西晋都洛阳,沿魏制。其后,北魏等也置。

猜你喜欢

  • 尚符玺郎中

    官名,汉置,为少府属官,共四人,掌符玺。旧二人在中,主玺及虎符、竹符之半。见《后汉书·百官志三·少府·符节令》。官名。东汉符节令所属,员额二人。《后汉书·百官志》: “主玺及虎符之半者。”详见“符节台

  • 万安营缮司

    官署名。元文宗天历三年 (1330)置,秩正五品,隶寿福总管府,掌万安寺营建修缮。置达鲁花赤、司令、大使、副使各一员。官署名。元置,属寿福总管府,掌营造、钱粮之事。其官有达鲁花赤、司令、大使、副使、都

  • 大宗正卿

    官名。秦汉以来,历朝置宗正管理皇族事务,北魏始改此名。多以宗室担任,或亦任外姓。《魏书·良吏·窦瑷传》: “除大宗正卿,寻加卫将军。宗室以其寒士,相与轻之。瑗案法推治,无所顾避,甚见仇疾”。北魏孝文帝

  • 三卫博士

    官名。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置,掌教导亲卫、勋卫、翊卫郎,校试其程文、讲书、武艺,品秩同承议郎(从七品)。五年罢。参见“三卫官”。

  • 左户行参军

    北齐诸公、都督府僚属名。掌左户曹事务。

  • 市政会议

    市行政辅助组织。国民党政府设置,其作用在于沟通市政府各处局或科之间的意见,而谋行政意志的统一。由市长、参事、各局局长或各科科长组成,并得由参议员互选代表三至五人出席市政会议,院属市的秘书长、省属市的秘

  • 多马亚

    官名。殷朝置。又称“马亚”。武臣多马的长官。《甲骨文合集》第五七一○片: “贞多马亚其出囚。”《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第四七七四片: “其令马亚射鹿。”武官名。商代设置,为统率兵车的高级官员。卜辞说:“

  • 司骑局

    官署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 改左右领左右府为左右备身府后置,有参军事员。

  • 呈稿

    文书名。上行文。清朝内务府所属各单位呈送府堂核办的文稿。主要内容有: 呈报、呈领各处庄头、园头交过地租、杂差银两及拖欠银两情况; 呈报、发放和奏销官员、兵丁、杂役、孀妇等米石、银两等。

  • 殿前统领转奏

    官名。殿前转献官在《天朝爵职称谓》中称殿前统领转奏,见殿前转献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