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畿县令

畿县令

官名。唐制以京旁之县为畿县,京兆府领县二十,其中长安、万年二县治所均在京师城内,称为赤县,其余咸阳、兴平、泾阳、渭南、高陵、同官、蓝田、鄠、好畤、武功、华原、美原十二县均地邻京师四周,称为畿县;河南府称东都,领县二十,其中河南、洛阳二县为赤县,其余偃师、巩县、阳城、王屋、登封、河清等十八县,以地处东都四周,亦称畿县;太原府称北都,领县十三,太原、晋阳二县为赤县,其余太谷、文水、榆次、盂县、交城等地处北都四周之县为畿县; 见《新唐书·地理志》。畿县令掌畿县的政令,员额一人,秩正六品上,其地位品秩低于赤县令。属官有丞,主簿,尉;吏员有录事、史,司功佐、史,司仓佐、史,司户佐、史、帐史,司法佐、史,司士佐、史,典狱,问事,白直,市令、佐、史、帅;儒学有博士、助教、学生。

猜你喜欢

  • 庆瑭

    西夏语官名。西夏置,职掌不详。《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八“元符二年四月”条记,己卯,“言衙头差大使庆瑭威科卜、磋迈喀结桑等来计会。”庆瑭为威科卜的官名。吴广成《西夏书事》卷三十一译作“庆唐”。

  • 北殿六部尚书

    官名。太平天国置北殿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属北王府,每部六人,以数字编衔,自吏部一尚书至工部六尚书,共三十六人,其官阶为职同指挥。参见“六部尚书”。

  • 墨曹参军、行参军

    官名。见“公府墨曹”。

  • 北面御帐官

    辽朝北面官类名。辽掌宫帐宿卫、警戒巡查、供御会朝等官衙统称为御帐官。主要有侍卫司,北、南护卫府、奉宸司、三班院、宿卫司、宿直司、硬寨司、皇太子惕隐司等。辽国的御帐,类似汉族的皇宫,御帐官,类似汉族皇宫

  • 致果校尉

    官名。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置为正七品上武散官。宋朝沿置,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罢。武散官名。唐宋置,秩均为正七品上。

  • 理藩院尚书

    官名,清置,为理藩院主官,掌内外藩蒙古、回部及诸番部,制爵禄,定朝会,正刑罚,控驭抚绥,以固邦翰。见《清史稿·职官二·理藩院》,参看“理藩院”条。官名。清置,为理藩院的长官。见“理藩院”。

  • 科试

    明清学校制度之一。每届乡试之前,由各省学政巡迴所属举行考试。凡欲参加乡试之生员,先要通过此种考试。考试合格者,方准应本省之乡试。明清时对生员考试的方式之一。即“科考”,见该条。

  • 王大夫

    王国大夫,俸比六百石,没固定人数,掌奉王使至京都,奉璧贺正月,及使诸国。本皆持节,后去节。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

  • 军议从事

    州分职吏名。晋代凉州设置,见《彭祈碑阴》,为军议从事的异称,掌参议军事。

  • 左大丞相

    官名。北魏以来常于“丞相”上加大字以示尊崇。北周静帝大象二年(580) 置左、右大丞相,令“百官总己以听于左大丞相”(《周书·静帝纪》) ,而以杨坚任此职。不久去左、右之号。参见“大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