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端明殿学士

端明殿学士

官名。五代后唐明宗天成元年 (926)置,掌四方书奏,多由翰林学士充任,班在翰林学士之上。北宋初沿置,太宗太平兴国五年 (980) 改文明殿学士,后不复除授。仁宗明道二年 (1033)复置,与文明殿学士并存。神宗元丰 (1078—1085) 中,自曾孝宽始,或以前任执政为之。初无品级,元丰改制始定为正三品。徽宗政和四年 (1114) 改为延康殿学士,南宋高宗建炎二年 (1128) 复旧名。后签书枢密院者多带此职。与诸殿学士同掌出入侍从,以备顾问。


官名。五代后唐天成元年(公元926年)明宗初即位,每有四方书奏,多令枢密使安重诲进读,不晓文义。于是孔循献议,设端明殿学士,命冯道等为之,位在翰林学士之上。宋初沿置,掌出入侍从,以备顾问。后随殿名改为文明殿学士。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改承明殿为端明殿,复置端明殿学士,位在翰林学士之下。元丰中,始以前任执政曾孝宽与现任执政王安礼为之。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改为延康殿学士。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复旧名,其后任签书枢密院事者多兼领之。

猜你喜欢

  • 翊卫正都督

    官名。北齐置。为左、右卫府直卫属官,负责舆驾出入侍卫。从五品。

  • 太子典衣令史

    东宫属官。北魏前期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正八品上,后期不见。

  • 遂法上士、中士

    官名。《周礼》秋官之属有遂士中士十二人,各掌四郊其遂的民数及狱讼。北周依《周礼》之制,以距王城百里以外至二百里的地区为遂。置遂法上士,正三命;遂法中士,正二命。属秋官府刑部中大夫。

  • 右威卫上将军

    官名。唐德宗贞元二年(786)置为右威卫长官,一员,从二品,位大将军上,掌宫禁宿卫,督其属翊府之翊卫、外府熊渠番上者。辽朝亦置,为加官。

  • 检校御史

    官名。东晋孝武帝太元(376—396)中始置,掌监察宫外百官,隶御史台。南朝省。北魏孝文帝太和(477—499)末复置,宿直御史台,不得入宿宫省。九品上。北齐沿置,员十二人,从八品上。隋改名“监察御史

  • 绫锦使

    即“绫锦院使”。

  • 均输令

    官名。西汉分属大司农及水衡都尉。督领地方均输官,转运调剂郡国贡输之物,以节省运往京师的费用,减少物资损耗,并可从中谋利。东汉省。官名。汉代水衡都尉(掌京畿税收货币)和大司农(掌全国物资货币的管理)都置

  • 进谋将军

    官名。十六国前燕置。《晋书·艺术传》:“ (慕容) 儁闻冉闵乱,将图中原,访之于 (黄)泓,泓劝行,儁从之。及僭号,署 (泓) 为进谋将军、太史令、关内侯”。

  • 锦衣卫帅

    官名。明朝对掌管诒狱的锦衣卫指挥使的别称。

  • 孝文园令

    官名。西汉置,属太常,主守护汉文帝陵园。官名,西汉置,掌守孝文帝陵园,案行扫除,六百石。佐官有丞、校长各一人。校长主兵戎盗贼事。见《后汉书·百官二·太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