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织染局

织染局

官署名。① 明清掌织染绸缎事务之机构。明朝又称“织染杂造局”。设于南、北两京和地方各府各布政使司。南、北两京所设者分内外,内局为宦官八局之一,以应上供,外局为地方所设者,浙江之杭州、湖州、嘉兴等十府,福建之福州,泉州二府,山东之济南府,直隶之镇江,苏州、松江等六府及江西、四川、河南布政使司。皆备公用,亦间有上供取用者,各设大使一人、府大使从九品,州大使未入流,副使一人。清朝中央衙门沿置。初隶工部,康熙三年(1664)改隶内务府。设专管大臣、员外郎、笔帖式、司库、库使、司匠等官。皆供内务府应用。道光二十三年(1843)裁。② 明清宦官衙门之一。掌织染御用缎匹之事。明洪武十七年(1384)改尚染局设,又称“内织染局”。设大使、副使司之。二十八年更定职秩,设正五品大使一人为官。下设左、右副使各一人佐之。所属有外厂,蓝靛厂等。为内官二十四衙门之一。清顺治十年(1653)沿置,十八年重立内务府,遂改隶工部。康熙三年(1664)又改隶内务府,设专管大臣司之。下设员外郎、笔帖式、司库、库使、司匠等十二人佐之。道光二十三年(1843)裁撤。


官署名。元置,掌织染岁造缎匹。其官有局使一员、典史一人。见《元史·百官四·织染局》。明代在京师及外地设织染局,掌织造各类丝织品。见《明史·职官三·八局》、《明史·职官四·织染局》。

猜你喜欢

  • 掌盖

    官名。又称“伞房掌盖”。清朝内务府武备院所属北鞍库之属官。初设时称“掌伞总领”,二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增为三人。乾隆二十四年(1759)改是称。正六品。掌伞房事。凡皇帝御殿或祭祀行礼,则负责张

  • 右一护军府副护军

    官名。唐初秦王、齐王府右一护军府次官,置二员,从四品下。

  • 司经局洗马

    官名。司经局的主官本称太子洗马,明清时改称司经局洗马。参见“司经局”。

  • 门下史

    官名。晋朝郡、县官府亲近属官,掌众杂事。位高于记室史。官名。更始元年,光武为太常偏将军时,曾以祭遵为门下史,掌门下事,从征河北。《后汉书·祭遵传》:“及光武破王寻等,还过颍阳,遵以县吏数进见,光武爱其

  • 泽人

    官名。春秋战国置。掌理川泽。《礼记·月令》:“命泽人纳材苇。”官名。掌管川泽水草地区。《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命泽人纳材苇。”

  • 中书议郎

    官名。北魏置,属中书省,参议朝政、礼仪、刑狱,选用博学之士。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五品中,二十三年改定职令,未见此职。官名。北魏置,五品中,掌议论。见《魏书·官氏志》。

  • 糊名

    科举考试防弊方法之一。糊名之法起于唐。《通典·选举三》说:“武太后又以吏部选人多不实,乃令试日自糊其名,暗考以定等第,‘糊名’自此始也。”不过唐代糊名之制,只在吏部铨试时实行,而未尝应用于礼部举行的科

  • 掖庭丞

    官名。西汉武帝太初元年 (前104) 由永巷丞改名,任用宦者,员八人,其一为暴室丞。辅佐掖庭令管理宫女事务。东汉置左右丞及暴室丞各一员。三国魏沿置。北齐置一员,为掖庭署次官。隋朝置二员,正九品。初为掖

  • 帐内督

    官名。北魏置。《周书·陆通传》:“文帝(宇文泰)时在夏州,引(陆通)为帐内督。”统领亲兵,侍卫主帅。

  • 保宫狱

    诏狱名。西汉置, 即“居室狱”,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