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行台尚书省

行台尚书省

官署名,简称行台省。隋文帝初于诸道设置,有河北道、河南道、西南道、山南道、淮南道等行台尚书省,设尚书令、仆射各一员为长贰; 兵部尚书一员兼吏部、礼部,度支尚书一员兼都官、工部;丞一员,左、右任置; 都事四员; 又有考功侍郎一员兼吏部、爵部、司勋,礼部侍郎一员兼祠部、主客,膳部侍郎一员,兵部侍郎一员兼职方,驾部侍郎一员,库部侍郎一员,刑部侍郎一员兼都官、司门,度支侍郎一员兼仓部,户部侍郎一员兼比部,金部侍郎一员,工部侍郎一员,屯田侍郎一员兼水部、虞部; 又置食货、农圃、武器、百工诸监,正、副监各一员及丞、录事等员。唐高祖武德(618—626)初,以诸道军务事繁,分置于益州道、襄州道、东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东道,掌管内军政,有令一员、仆射一员,丞一员左右任置,都事、主事各二员; 兵部尚书一员兼掌吏部、礼部事,领考功郎中一员、主事二员,膳部郎中一员、主事二员; 民部尚书一员兼掌刑部、工部事,领仓部郎中一员、主事二员,刑部郎中一员、主事二员,屯田郎中一员、主事二员; 食货监一员兼掌农圃监事,丞一员; 武器监一员兼掌百工监事,丞二员,两监并有录事、典事等员; 武德五年罢山东道行台,九年余道并省。金朝置,掌管内政务,熙宗天会十五年(1137)罢刘豫伪齐政权,置于汴京(今河南开封),隶尚书省,置左、右丞相,天眷元年(1138)以河南、陕西地还宋朝,遂改置于燕京(今北京),三年复移置于汴,皇统二年(1142)定其官品皆比中台(中央尚书省)低一等,海陵主天德二年(1150)罢,政令统一于朝廷。

猜你喜欢

  • 内军器库

    官署名。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并行在军器库、衣甲库、内弓箭库、南外库置,掌收储兵器铁甲等。绍兴三年(1133),以军器什物库并入。官库名。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并行在军器、衣甲、内弓

  • 开国子

    爵名。初指子爵中开国置官食封者,后仅为爵位名。食邑为县,故爵前常冠以所封县名。晋朝始置,位在开国伯下,二品; 南朝沿置,梁开国诸子位视二千石,班次之; 陈为九等爵第五等,五品,秩视二千石; 隋朝置为第

  • 立节将军

    官名。十六国后秦置。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 (508) 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九班,普通六年 (525) 刊正将军名号后罢。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 定为从三品下,太和二十三年复次职令,

  • 天下兵马元帅

    官名。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置,都统朔方、河东、河北、平卢等节度兵马,以平定安史之乱,代宗大历八年(773)罢。昭宗天复三年(903)以后复改所置诸道兵马元帅为之。

  • 甲喇章京

    满语官名。又作“札兰章京”、“扎兰章京”。原称“甲喇额真”,后金天聪八年(1634)改称“甲喇章京”。清顺治八年(1651),定汉名为“参领”。秩正三品。军官名。清置,又名参将、参领,管领一千五百人。

  • 承务郎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置,代原尚书省二十四司员外郎以掌籍账。唐朝改置为八品下文散官。北宋前期沿置。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用为新寄禄官,改从九品,取代旧寄禄官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将

  • 宝泉局四厂大使

    官名。清朝户部宝泉局所属四厂之主官。东、西、南、北四厂设满洲大使四人,掌理各厂鼓铸事宜。

  • 文思院提辖官

    官名。宋置,为文思院长官。文思院是工艺制造场,凡金银犀玉工巧采绘装钿制品,皆生产。其官有提辖官一员,监官三员、监门官一员,见《宋史·职官三·工部·文思院》。

  • 太子典经坊

    东宫官署。北齐置,属太子典书坊。设洗马、守舍人,掌经籍。隋改太子司经局,隶门下坊。

  • 承符直

    公人名。宋初置,见“散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