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解试

解试

选举制度。贡举考试之一种。唐朝,地方官考校士人,选合格者解贡朝廷,称解试,又称乡贡。宋朝解试包括州试(乡试)、转运司试(漕试)、学馆(太学)试等。每三年举行一次,各依解额选合格者解送礼部,参加省试。徽宗崇宁三年(1104),停乡试,举人全由学校升贡。宣和三年(1121),复乡试。


唐宋科举考试方式之一。唐制士人应县试合格后,再由州府进行考试,合格者即可发解,称为解试,每年举行一次。宋代解试包括州试、转运司试,学馆(太学)试等。每三年举行一次,合格者即由州、转运司或太学等按解额解送礼部参加省试。崇宁三年 (公元1104年)停州县解试, 应举者全由学校升贡。宣和三年 (公元1121年)恢复州解试,此后至宋末未改。

猜你喜欢

  • 土州判

    官名。明清土官名号之一。文职。云南、广西等省设有,设于州或土州内。从七品。有自己所管辖之地区,受地方长官约束。世袭,其承袭事隶吏部。详“土官”。文职土官名。清制,云西省置二人:镇南州一人,新兴州一人;

  • 右谕德

    官名。唐高宗龙朔三年 (663) 始置太子左、右谕德各一人,正四品下,掌谕太子以道德,随事讽赞,分隶左、右春坊。宋朝仁宗、神宗、钦宗为太子时皆置,以他官兼任。金朝置为东宫僚属,正五品,掌赞谕道德、侍从

  • 尚书郎中

    参见“尚书郎”、“郎中”。

  • 校勘

    官名。宋朝史馆置,掌校勘新编史籍。官名。宋史馆与崇文院均置,掌校勘典籍,以京朝官、幕职官及选人中选任。

  • 白云

    官名,黄帝置,掌司法审判。《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序官》:“黄帝云师云名。”注:“应劭曰: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张晏曰:黄

  • 南巴校尉

    官名。十六国前秦置。《资治通鉴·东晋孝武帝太元五年(380)》:“(苻坚以)南巴校尉姜宇为宁州刺史。”胡三省注:“苻秦于南中置南巴校尉。”

  • 灵台丞

    官名。东汉隶太史令,秩二百石。掌候日月星气,观测天象。属吏有灵台待诏四十余员,其十四员候星,二员候日,三员候风,十二员候气,三员候晷景,七员候钟律,一员舍人。魏、晋、南朝沿置。北齐称“灵台局丞”。官名

  • 三公曹尚书

    官名。西汉成帝初置,属尚书令,主断狱事。东汉沿置。据《晋书·职官志》,汉光武帝刘秀以三公曹主岁尽考课诸州事。然《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未载此官。官名,也简称三公尚书。汉置,俸六百石,掌

  • 威西将军

    官名。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508) 置,与威南、威北、威东将军合称四威将军。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十一班,地位相当于安西将军。

  • 司田

    官署名。即工部屯田司,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