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居注衙门
即“起居注馆”。
即“起居注馆”。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属“联合勤务总司令部”,见该条。
官名别称。唐、宋指御史台六察。明初沿称御史台。御史台废罢后,亦沿称都察院。
即内十三衙门。又称内十三道。清初宦官衙门之统称。顺治十年 (1653) 六月,以内务府事繁,依明内监二十四衙门例加以精简设立,即乾清宫执事官、司礼监、御用监、内官监 (后改宣徽院)、司设监、尚膳监、尚
指军事机关中的文职官员,如秘书、书记、军事学校的普通教员、外文翻译等。
官名。元置,属宣政院,秩正五品,员额二人。掌参议院事。
官名,汉置,即公主封地之县的县尉。参看“邑令”、“县尉”条。
官名。地方高级行政长官。隋朝置总管之州,分上中下三等。下州各置一员,视从三品。炀帝即位废。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春官府外史司次官,正三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官名。见“外史中大夫”。
官场用语。宋朝称翰林学士等高级侍从官为禁从。
明清收藏历朝实录、宝训等书之处。在紫禁城东华门外迤南、太庙之东南。明嘉靖(1522—1566)时始建。清仍之。凡实录、圣训、方略、玉牒等书修成后皆送此保存,由内阁满本房掌管。设守尉三人,正七品; 守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