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运副

运副

官名。“转运副使”之简称。始见于唐。玄宗开元 (713—741) 中,裴耀卿为江淮转运使,以崔希逢等为副。宋朝置,为转运使之佐官。初掌随军供办军需,太宗以后,因转运使逐渐成为各路之长官,遂改为经度一路全部或部分财赋。后代沿置。金朝为都转运司 (中都路) 及转运司 (其余各路) 之职官,分掌税赋钱谷、仓库出纳、权衡度量等事务。元朝为都转运盐使司之职官,每司设一员,正五品,位运同下、运判上,与运同、运判同为盐运使佐官,分掌各盐场,管理食盐之产销。此后,遂成为专司盐务之副使。明沿元制,朱元璋吴元年 (1367) 设于都转运盐使司,每司一员,从五品。属官有经历、知事及库、仓大使、副使等。掌管各盐场。清朝为都转盐运使司之职官。只两浙分司设一人,其品级、职掌、属官均与明同。例由外府通判、外县知县、运判、州同升任。


官名。清置,本为盐运副使的简称,后来成为正式官名。位在使(从三品)、运同(从四品)之下,从五品,掌分驻地盐场等。见《清史稿·职官三·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

猜你喜欢

  • 骍马田官

    官名,汉置,掌屯田的军官。骍马,在玉门东北。见《居延汉简·释文》。

  • 契丹枢密院

    即“北枢密院”。

  • 武威司马

    官名。北周置,为散官。二命。散官名。北周置, 秩二命。

  • 九寺

    九卿官署合称。《晋书·荀勖传》:“私谓九寺可并于尚书,兰台宜省付三府。”初为列卿主管的中央各行政机关的泛称。北魏、北齐以来,始专指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九寺,设寺卿、少卿

  • 尚书度支郎

    即“度支郎”。

  • 左右护卫

    官名。辽置,见“总领左右护卫司”。

  • 司珍

    ① 官署名。原为尚书省全部,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此称,郎中更名司珍大夫。咸亨元年(670)复旧称。② 官名。唐朝始置,为宫廷女官,二十四司之一。员二人,正六品,属尚功局,掌珍宝钱货。宋、金、明悉

  • 太仓银库

    官署名。明正统七年(1442)置,隶户部。置大使、副使各一人。嘉靖(1522—1566)革副使。掌贮赋税折银及援例上纳银两。官库名。明置,属户部。专掌储银。初太仓中库积银八百余万两,续收者贮之两庑,以

  • 畅春园总管大臣

    官名。清康熙年间将位于北京西直门外海淀附近的明代李伟别墅改建为畅春园,为“驻跸”之所,初由奉宸苑管理,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以后另设总管大臣管理,无固定员额。所属有员外郎一人,笔帖式三人,此园

  • 著录弟子

    在老师处有名籍承认师生关系,但并不一定直接受教的学生,称为著录弟子。《后汉书·张兴传》说:“声称著闻,弟子自远至者,著录且万人。”注:“著于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