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通政院

通政院

官署名。元朝置。秩从二品。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由诸站都统领使司改立,掌驿传。十四年,分置大都、上都两院。武宗至大四年(1311)罢,事归兵部。同年复立,只掌蒙古驿站。仁宗延祐七年(1320),恢复旧制,仍兼领汉地驿站。


官署名。元至元十三年置,总理驿站事务,十四年分置大都、上都两院。其官有院使、同知、副使、佥院等。至大四年罢,以其事归兵部。见《元史·百官四·通政院》。

猜你喜欢

  • 天驷监

    宋朝养马机构。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置于开封景阳门外,左、右各二监,每监设监官一人。真宗咸平三年 (1000) 隶群牧司。神宗熙宁三年(1070) 并为左、右两监。元丰 (1078—1085)

  • 库部尚书郎

    官名。魏置,掌戎器等。《晋书·职官志·尚书郎》:“至魏,尚书郎有殿中、吏部、驾部、金部、虞曹、比部、南主客、词部、度支、库部……凡二十三郎。”

  • 右金紫光禄大夫

    官名。北周置,为朝中官员的加官,无具体职掌,八命。详见“金紫光禄大夫”。散官名。北周置,秩八命。参见“金紫光禄大夫”。

  • 图形凌烟阁

    唐代在凌烟阁上绘制功臣图象以示荣誉奖励。杜甫《丹青引》诗形容曹霸画的凌烟功臣的形象说:“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 沙汰

    官制用语。即解除不适于现职之官员的职务。《北齐书·文襄纪》: “(高澄)又沙汰尚书郎,妙选人地以充之。”

  • 监卫都督

    官名。东魏置。为皇帝亲近侍卫。见《魏书·孝静纪》。

  • 江苏司

    即“江苏清吏司”。

  • 福建科

    清朝兵部武选清吏司所属办事机构。额设经承一人。

  • 户部榷关委员

    官名。① 亦称户关关差。清朝户部榷关之主官。康熙四年 (1665) 裁榷关监督,交地方官委员管理。继复旧制。五十三年 (1714) 后又陆续将部分榷关交地方督抚,驻防将军兼摄。或委道员,或委知府、或委

  • 东选

    唐代铨选方式之一。唐制,文武官的铨选,一般均在京师长安或东都洛阳进行,在东都洛阳进行的铨选,称为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