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镇将

镇将

官名。北魏置,镇的长官。在不设州郡的地区,如西边、北边诸镇,兼统军民; 在设州郡的内地,主要掌军政,但兼任驻在州刺史时,亦兼理民政。北魏前期多以宗室或鲜卑勋贵为之,多兼刺史,并持节、都督邻近州镇,地位高于刺史,孝文帝改制后地位渐低。其下设副将、监军及长史、司马等僚佐。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职员令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时皆未载其品阶。北齐三等镇将为四品。隋以后仅于边防处置镇,以其掌镇捍防守,总判镇事,地位较前大为下降。隋、唐镇皆分三等,隋上镇将从四品,中镇将从五品,下镇将正六品; 唐上镇将正六品下,中镇将正七品上,下镇将正七品下。


官名。北魏沿北边置六镇,其统辖军民者称镇将,次一级的称副镇将。唐代边防也置镇,分上中下三等。上镇,镇将一人,正六品下;镇副二人,正七品下;还有仓曹参军事等。中镇,镇将一人,正七品上;镇副一人,从七品上。下镇,镇将一人,正七品下;镇副一人,从七品下。镇将、镇副,掌捍防守御。见《历代职官简释·镇将》、《新唐书·百官四下》。

猜你喜欢

  • 小辅

    官名。 西周置。掌乐之官。 《师��簋铭》:“命汝司乃祖旧官小辅、众鼓、钟。”

  • 御椅

    官名。明朝锦衣卫属官。洪武十五年(1382)置,正六品,职掌不详。

  • 节义可称科

    科举制科之一。隋代设置, 属于贤良忠直类科目。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诏举。参见“制科”。

  • 淮安关监督

    官名。清朝户关监督之一。顺治二年(1645)设,为淮安榷关主官。关署在淮安府板闸镇。掌征纳通过淮安一带之船料、货税、并兼管宿迁工关与庙湾口海关之税课征纳。所设笔帖式由内务府司员充任,并设经承、书吏、巡

  • 典西舆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员额一百人,官阶为职同将军,因西王早死,附属于东王府中。

  • 太常伯

    官名。即尚书省六部长官,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为司列、司元、司礼、司戎、司刑、司平,六部尚书改称太常伯,咸亨元年(670)复名尚书。参见“尚书”。

  • 官署名。春秋战国置。掌兵械修造、收藏。参见“库人”。

  • 众议院法典委员会

    北洋政府时期第一届国会众议院常任委员会之一。设委员长一人,理事一人或数人;委员,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设三十七人,七年(公元1918年)减为二十五人。掌审查法典事项。

  • 州长中士

    官名。西魏、北周地官府民部中大夫州长上士佐官,正二命。

  • 麦仓中土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置,北周沿置。地官府司仓下大夫属官,掌大、小麦的收藏和保管,下设麦仓下士以佐其职。正二命。隋文帝开皇元年 (581)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