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柱
见“柱②”。
见“柱②”。
官名。南朝梁普通六年(525)置。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二班,地位仅高于偏、裨将军。
1658—1712清满洲正白旗人,隶内务府包衣佐领。字子清,一字幼清。号荔轩,又号楝亭、雪樵、柳山聱叟、西堂扫花行者,亦署棉花道人。织造曹玺子。初被召入宫,为圣祖伴读。后任銮仪卫治仪正。康熙二十三年(
一种水力谷物加工机械。一个水轮带动九个磨同时工作。在河中流水轮横轴上装三个立齿轮,齿轮驱动三磨同时转动,这三磨通过齿轮对再驱动其他六磨同时工作。元王祯《农书》有详述。
土司名。元末明玉珍改木册安抚司置。明洪武六年(1373)归明,长官田姓。寻叛,废。永乐四年(1406)复置。治今湖北宣恩东南,居民主要为土家族。清初改为木册土司,后废入宣恩县。
官名。唐、五代方镇使府军将,掌军府兵权,至德以后实为方镇储帅。又有衙内都知兵马使、衙前都知兵马使、中军都知兵马使等名目。西夏李德明在位时亦置。
即“魏惠王”。
?—1868清贵州清江(今剑河)人,原名陈海清。侗族。原为姜应芳起义军部将,起义失败后投清。同治二年(1863)再起,以江口屯为根据地,改名九龙山(今剑河之河口),与张秀眉苗族起义军联合,占领天柱县城
见“王庭筠”。
前16—后62东汉初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字周公。世代仕宦河西。新莽末曾随太师王邑镇压绿林、赤眉农民起义,拜波水将军。后归降更始,任张掖属国都尉。更始败,又联合酒泉、金城、张掖、敦煌、武威五郡
官制用语。又称差辟、辟置、奏辟、奏举。宋朝授予官员差遣的方式之一。各路转运司、安抚司、知州等,依法许自行选择官员,具名奏辟。往往侵夺吏部窠阙,使冗官现象更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