佃契
亦称佃约、租契、租约、租帖。佃户租种田主土地之契约。佃契内容一般包括佃租土地之面积、位置,佃租期限、地租种类、数额和质量要求及交租期限,田主对佃户之要求等。
亦称佃约、租契、租约、租帖。佃户租种田主土地之契约。佃契内容一般包括佃租土地之面积、位置,佃租期限、地租种类、数额和质量要求及交租期限,田主对佃户之要求等。
明末复社的一次重要集会。崇祯六年(1633),复社于苏州虎丘举行集会,各地士人数千名前往参加。会上,将复社、应社等组织合并为一,并刊《国表社集》行世。
①南匈奴王。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后,通直南部匈奴之王为南单于。《后汉书·南匈奴传》:“皇太子言曰:‘南单于新附,北虏惧于见伐,故倾耳而听,争欲归义耳。’”②官名。十六国前秦置。《魏书·鲜卑乞伏国仁传》:
①官署名。宋代大理寺左断刑下属机构,元丰改制后置。②负责刑法机构之泛称。如明清的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合称三法司。③吏名。宋代吏部、御史台置。
南诏大封民国文武帝隆舜年号。上承贞明。
又称北黎冲突。中法战争期间法军在越南北黎(观音桥)挑起的与清军武装冲突事件。法国借口《中法会议简明条款》中关于中国自越南撤兵的规定,派杜森尼(Dugenne)率军“接收”谅山,于清光绪十年闰五月初一日
即奴婢。参见“僮”。
即天台宗。因其以《法华经》为立宗之经典依据,故名。
西汉初燕人。燕王卢绾叛入匈奴后,他聚党千余人亡命出塞,渡浿水(今朝鲜境内清川江,一说今大同江或鸭绿江),杀朝鲜王箕准,役属真番、朝鲜及故燕、齐亡人。称王,都王险(今朝鲜平壤)。高后时,与辽东太守约,为
书名。一作《圣朝年代记》。唐焦璐(一作焦潞)撰。十卷。记高祖至宣宗史事。已佚。《资治通鉴考异》有征引。
西汉置。属勃海郡。治今河北大城县;一说治今天津市静海县西钓台村。东汉属河间国,建安后为章武郡治。三国魏嘉平中改属河间郡。西晋为章武国治。北魏改为平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