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3—1818清江苏阳湖(今常州)人,字渊如,号芳茂山人。乾隆进士。授编修,充三通馆校理,官至山东督粮道,后引疾归。少擅词章,与同里洪亮吉、黄景仁、杨芳灿齐名。惟不欲以诗名,深研经史、文字、音训之
汉代铸币。铜质。始铸于文帝五年(前175)。钱文曰“半两”,实重四铢,又名“四铢半两”。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废,改行三铢钱。五年废三铢钱,复行四铢钱。元狩五年(前118)终被五铢钱取代。四铢钱
官署名。清代新疆之铸钱局。乾隆三十九年(1774)置,掌理本省鼓铸事宜。设监铸官一人,以伊犁同知充任。
官名。北齐置。为褒赏军功勋臣的闲职,五品。
算学术语。清初法国传教士杜德美来华,曾传入圆周率π的无穷级数公式、正弦和正矢的幂级数展开式等三个公式,但无证明。梅瑴成以求周径密率捷法和求弦矢捷法为名将其收入《赤水遗珍》。明安图经多年研究,创立割圆连
元地方区划。指直属御史台(内台)的八道肃政廉访司道,即山东东西道、河东山西道、燕南河北道、江北河南道、山南江北道、淮西江北道、江北淮东道、山北辽东道。
织物名。古代指色织棉布和色织麻布。《南州异物志》:“五色斑布似丝布,吉贝木所作。……欲为斑布,则染之五色,织以为布,弱软厚致”,“外徼人以斑布文最繁缛多巧者名曰城域。其次小粗者名曰文辱,又次粗者名曰鸟
梵文Dharmadhatu的意译。佛教名词。指不能用语言和思维来表达的最高精神本体。认为世俗认识之一切现象均为“假相”,唯有摆脱世俗认识才能显示诸法“常住不变”之真实相状,故名。《成唯识论》以为与“真
官名。元代置,为蒙古翰林院长官。建院时置一员,后屡增至七员。秩从一品。下置学士二员,正二品;侍读学士二员,从二品;侍讲学士二员,从二品;直学士二员,从三品;侍制四员,正五品;修撰二员,从六品。
宋代科举考试场所之一。又称别试院、别院、小院。专为解试、省试举行别头试所设。北宋省试常在国子监或太常寺设别试所,南宋后期则于大理寺西专建别试院。参见“别头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