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易
十六国时新兴(治今山西忻州)人。匈奴族。刘聪子。聪立,封河间王,历太尉、太宰。聪不理朝政,军国之事一决于刘粲,中常侍王沈等用事,一日诛七卿。他与陈元达等切谏,聪反以其疏示沈,并封沈为列侯。他复上疏,聪怒坏其表,遂忿恚而死。
十六国时新兴(治今山西忻州)人。匈奴族。刘聪子。聪立,封河间王,历太尉、太宰。聪不理朝政,军国之事一决于刘粲,中常侍王沈等用事,一日诛七卿。他与陈元达等切谏,聪反以其疏示沈,并封沈为列侯。他复上疏,聪怒坏其表,遂忿恚而死。
?—1298元东平寿张(今山东梁山西北)人,字大用。元军南下灭金时,从军为经略司知事。至元七年(1270),为东平学官。官至太常太祝兼奉礼郎。二十年,出任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成宗时为淮西江北道肃政廉访司
即“木杆可汗”。
1574—1633原名哲布尊达拉那达贡嘎宁布。第一个坐床蒙古的西藏活佛。传说为第十五先世(一作十四先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出生于西藏,始学于觉囊寺,为哇朗谷州呼毕勒罕(活佛)。著《驾架耳曲伊窟经》。
又译合剌赤、郃剌赤。元代对所俘钦察人之称谓。蒙古灭钦察后,迁其部长班都察及族属东来,命掌牧养皇家马畜,搅制马奶酒进奉,色清味美,号黑马乳。蒙古语谓黑为哈剌,因称其族属为哈剌赤。元太仆寺所属各牧场皆有哈
记载一府事迹的方志。今可见者,以南宋周淙撰《乾道临安志》为最早,仅残存三卷。清代各府都有府志。参见“方志”。
?—1410明凤阳(今属安徽)人。元末投朱元璋,积功至指挥同知,从傅友德征云南,擢都督佥事。建文初进左都督。靖难之役中,与盛庸、平安合兵伐燕。成祖即位,仍充总兵镇宁夏、甘肃。永乐七年(1409)封宁远
书名。明梅鷟撰。清朱彝尊《经义考》作一卷,《四库全书》依天一阁本作五卷,孙星衍搜访善本详加校正厘为六卷。是书认为东晋梅赜所献二十五篇《古文尚书》,为皇甫谧所作。对伪《古文尚书》之破绽寻出颇多,理由充分
清代升平署剧本名称。清代凡宫中演戏,均将所演戏目之剧本陈列于看戏者座右,以便随时阅览,称为“安殿本”。其中供皇帝御览者为黄色封面、红色签条,用东昌纸抄写,书法工整。慈禧太后晚年所览之本则字体较大。
官署名。清末地方督抚置。因督抚统兵,多增募军队,故置此。负责办理军营行政。处设总办、会办等职。多以道、府文官充任。
官库名。西晋始置左藏,为皇室库藏,属少府,其主官为令。东晋改为内左库。南朝宋与外左库合称左库。梁复置左藏,隶太府卿。陈沿之。北齐置左藏署,有令,属太府寺,掌库藏钱布帛。唐宋左藏库亦简称左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