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锋侍卫
官名。清代前锋营职官。顺治元年(1644)定前锋营编制时称“噶布什贤侍卫”,十七年,定汉名为前锋侍卫。位于前锋参领之下。共八人,左、右翼各四人。初制正五品,乾隆元年(1736)升正四品。掌分辖营众,以备扈从宿卫。康熙时定员缺,于云骑尉、三等侍卫、护卫、前锋校、护军校内题补。
官名。清代前锋营职官。顺治元年(1644)定前锋营编制时称“噶布什贤侍卫”,十七年,定汉名为前锋侍卫。位于前锋参领之下。共八人,左、右翼各四人。初制正五品,乾隆元年(1736)升正四品。掌分辖营众,以备扈从宿卫。康熙时定员缺,于云骑尉、三等侍卫、护卫、前锋校、护军校内题补。
又称系省额屯田、屯田省庄。名义上的官田。唐末五代的内地屯田,宋初大多给与民户主佃,子孙世相承袭,多数输纳租课,亦有仅纳两税,或既纳两税复输租课者。按法令,省庄田允许交易,惟须立契约,缴纳印契钱。互相交
古代历法中一种较长的时间单位。汉初古六历以十九年为章,章有七闰,四章为蔀。经一蔀之后,冬至、朔旦再次相会于某一天夜半,这一天称新蔀的“蔀首”。蔀的概念古代使用不多,如见于北魏张龙祥、李业兴等所编《正光
司徒之尊称。《尚书大传》:“天子三公,一曰司徒公,二曰司马公,三曰司空公。”
?—前91西汉鲁(治今山东曲阜)人。宣帝祖母。元鼎四年(前113),为卫太子良娣。生子进,即史皇孙。征和二年(前91)因巫蛊事遭害。史皇孙有男号皇曾孙,后立为宣帝,追谥其为戾后。
清时蒙古准噶尔部小策零敦多布子达什达瓦属部。乾隆十五年(1750),达什达瓦被喇嘛达尔扎所杀。二十年,其遗孀不忍阿睦尔撒纳欺凌,率部自伊犁迁巴里坤,被清封为“车臣默尔根哈屯”(聪明智慧的王妃),次年病
装有火药的燃烧性火器。宋、金、元时亦称火炮。内以硝石、硫黄、炭末等药料填之,外以数层纸、布糊为壳,外再涂敷以沥青、松脂、黄蜡等物质,以防潮和助燃,使用时以烧红之铁锥烙透,或以引信引火,再以手或抛石车等
书名。记春秋时晋国史事。见《史通·六家》。
官名。南宋初年置,以知枢密院事张浚充任,置宣抚处置使司于秦州,掌川陕、京西、湖北路宣抚之事,许以便宜行事,设属官如宣抚使。后设副使佐之,又设参议官专掌措置财用。
地名。今新疆鄯善县西南鲁克沁。西汉属车师前部地。东汉时为西域长史、戊己校尉治所。唐贞观中设柳中县。其后诸史称六钟(《王延德行记》)、鲁古尘(《元史》)。明清时又称鲁陈城、柳陈城、鲁珍城儿、柳城、鲁城、
杂志名。清光绪三十一年九月一日(1905.9.29)在日本东京创刊。月刊。署李昙主编,实为高旭主持,朱髯侠、柳亚子、马君武、李惜霜、宋教仁、金天翮等撰稿。宣传爱国主义思想,提倡“帝民主义”即民主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