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通鉴纂要
书名。明李东阳等撰。九十二卷。书成于武宗正德二年(1507)。起自三皇,终于元末,仿《通鉴纲目》体例,周威烈王之前,参用《通鉴前编》、《皇王大纪》等书,宋以后则以《续资治通鉴纲目》贯穿,备载古今数千年之事。每朝代之后,皆有论断,有的为东阳之作,有的则引用前人之说。对史实有所考订厘正者,亦附各句之下,凡奇字发声及隐义僻事,略加音注,附于本字本句之下,颇便阅读。
书名。明李东阳等撰。九十二卷。书成于武宗正德二年(1507)。起自三皇,终于元末,仿《通鉴纲目》体例,周威烈王之前,参用《通鉴前编》、《皇王大纪》等书,宋以后则以《续资治通鉴纲目》贯穿,备载古今数千年之事。每朝代之后,皆有论断,有的为东阳之作,有的则引用前人之说。对史实有所考订厘正者,亦附各句之下,凡奇字发声及隐义僻事,略加音注,附于本字本句之下,颇便阅读。
即“踏摇娘”。
官名。汉属大行令,共四十七人。晋减为四人。北齐为三十人,属鸿胪寺司仪署。北周有治礼中士、下士。唐为避高宗李治讳,改治为奉,所掌为礼仪之事。
即“午桥庄”。
即连续减罪。唐律规定,对议章、请章、减章人物犯法者,例得减罪;但对一人兼此三种身份者,则只准按其最高身份(议章)减罪一次,不得累减。但此人所犯若为从坐减、自首减、故失减、公坐相承减者,则得累减。
①西周时周人称周故土以东之地为东土。《书·康诰》:“乃寡兄勗,肆汝小子封,在兹东土。”《国语·郑语》:“桓公为司徒,甚得周众与东土之人。”注:“东土,陕以东也。”②佛教徒称中国为东土,盖对印度而言,中
书名。清官修。雍正十二年(1734)始纂,后每十年续编一次,多系抄写。嘉庆十七年(1812)始刊刻印刷。道光年间又有续纂。以后漕粮改由海运及江浙减赋,卫所停歇,漕运制度发生很大变化,故光绪朝续行纂修。
丛书名。清沈金鳌编。金鳌,字芊绿,号汲门,晚号尊生老人,江苏无锡人。七十卷。刊行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共七种,即《脉象统类》、《诸脉主病诗》、《杂病源流犀烛》、《伤寒论纲目》、《幼科释谜》、《妇
北宋著名书院之一。白鹿洞在今江西庐山五老峰南麓(星子县北)。南唐升元间因洞建学馆,置田以给诸生,时称“庐山国学”。宋太宗时诏赐《九经》,称“白鹿洞国库”。真宗咸平五年(1002)重修,仁宗皇祐五年(1
官制用语。由京官外调任地方长官。《后汉书·明帝纪》:“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官,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
官名。战国赵置,主造兵器。战国赵国兵器题铭有“邦右佼(校)”。